区域土地利用的战略环境影响评价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geolin19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区域土地利用的过程中必然产生对土地利用状态的改变和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有必要对其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在区域性开发建设中,单要素、单工程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不能全面识别区域开发的环境影响,也就不可能采取合理的环境保护政策,因而也就难以保证区域环境质量目标的实现。把区域环境与开发建设项目看作一个整体来进行评价。区域土地利用的环境影响评价属于宏观战略层次的环境影响评价。国外的战略环境影响评价是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的,也还处于探索阶段,许多理论和方法还不太成熟,另外还应该看到国外的土地利用体系内容与中国有差别非常大,所以国外关于区域土地利用的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一些有限实例和理论方法不太适合中国的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因此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关于区域土地利用的战略环境影响评价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该问题已经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由于区域土地利用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合理分配和土地利用协调组织的综合措施。在这一进程中涉及较多的因素和用地方式的转换,这些转换对环境产生了哪些影响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因此目前战略环境影响评价也是区域土地利用中需要解决的难题。同时针对不同的区域在实践中面临的许多问题也亟需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去加以解决。需要对区域土地利用的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理论和方法进行系统、全面和深入的研究,对于丰富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基于以上对研究背景的分析本文开展了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研究工作:第一部分为绪论。围绕区域土地利用的环境影响评价这一问题,分别从国内外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并分析了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为:目前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并没有完全纳入到区域土地开发利用的过程中,主要是因为在理论与方法上的不足,也缺乏有关的经验和程序,对于区域土地利用的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研究更是少有涉及。根据现有研究中的不足,提出了本文的研究目标、内容、研究技术路线。并对本文的组织结构进行了简要的说明。通过对现有研究和实践中存在问题与不足,提出了本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二部分主要研究了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在分析了战略环境评价在国内外的发展的基础上,对战略环境评价做出了定义,并概括了其内涵。关于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研究部分,重点分析了与战略环境评价关系密切的可持续发展理论、环境经济学理论、循环经济理论、系统学理论以及SEA系统理论。阐述了上述理论与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联系。认为上述有关理论是开展战略环境评价的理论基础;在技术方法研究部分探讨了战略环境评价的方法学体系;在本部分的最后探讨了SEA的具体工作程序,通过给出战略环境评价的一般步骤,分析并研究了需考虑的主要因素和问题。第三部分主要研究了区域土地利用与环境的作用机制。首先分析了土地利用与环境的关系,认为土地利用蕴含着对土地生态环境功能的使用和影响两个方面,同时土地利用的方式改变和用途转换决定着环境质量的变化及其优劣演变。其次重点分析了区域土地利用及其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而在士地利用的过程中,这两种情况必定是同时出现的,规划者可以通过对不同方案产生的影响程度进行分析,决定土地利用方式对环境影响的边界和幅度,从而选择较优方案。再次研究了区域土地利用的影响源、环境影响及其调控机制。由于区域土地利用涉及的是长期的、大范围的、综合的战略性控制规划,所以就决定了它对生态环境影响也具有战略性、综合性调控地位,区域土地利用决定了土地利用的数量、方式及结构,并间接的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影响,这在区域土地利用过程中是需要充分考虑的。最后详细研究了土地利用结构与空间布局对土壤、水文、生物多样性、大气环境、景观及演变、等方面的影响。第四部分主要是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在区域土地利用中的应用研究。为了引入本文区域土地利用的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与方法,首先对土地利用方式、土地利用中的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机遇和限制等进行了研究,并进一步分析了区域土地利用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和目标,分析了在土地利用中的环境因素。为了进行战略环境影响评价,本文还建立的区域土地利用中的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本部分重点研究了区域土地利用中的战略环境影响评价方法。最后研究了基于生态足迹的战略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生态足迹分析法的基本含义是长期的经济发展依赖于对高度可持续性标准的满足。评价中遵循要维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必须将消费限制在可获得的可更新资源的范围之内。本部分还研究了两个重要内容:公众参与和环境影响的减缓措施。第五部分为案例研究。本文在深入调查、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对利川市的社会、经济、土地资源以及环境现状进行了综合评述,总结和评价利川市在土地利用规划中与环境保护的有利条件,分析了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并对生态安全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在现状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利川市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对利川市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实施后的环境影响进行识别和预测,并根据利川市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对市域范围内土地利用进行了功能分区,明确各功能区的土地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本研究明确了利川市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综上所述,本文在对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理论方法进行系统分析后,针对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本文的立题思想,设定了研究目标,并系统、独立的完成了区域土地利用中的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方法和实例研究。对本文涉及的关键问题开展创新性研究在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战略环境评价可以认为是决策需要驱动的过程,鉴于区域土地利用过程中存在的环境问题,提出了基于环境影响评价的战略环境评价程序。(2)已有研究仅仅是将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引入到区域土地利用的战略环境影响评价中,针对这一问题本文研究了土地利用方式、结构和土地利用布局与环境的作用机制,为影响因素识别、减缓措施等研究提供必要的基础。(3)提出了基于生态足迹的区域土地利用战略环境影响评价方法。(4)研究了土地利用规划中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的策略,环境影响的减缓措施。(5)对本文提出的理论与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以湖北省利川市土地利用规划的战略环境影响评价为例进行了研究,对区域内的环境影响因子进行识别,并使用GIS辅助的方法,对研究区进行功能分区,针对利川市土地利用提出环境影响的减缓措施,为未来的区域土地利用提供决策依据。区域土地利用的环境影响评价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系统、复杂问题。本文针对目前区域土地的不合理利用方式问题开展了相应的研究工作,建立基于生态足迹的战略环境影响评价模型,解决了利川市未来发展中存在的土地供需矛盾,并降低了环境风险。但在研究中仍有许多不足部分,后续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在基础理论的研究上应注重对土地利用对环境影响的机理研究。(2)在评价的方法上不但要对现有的方法进行改进,还可以提出一些新的算法,包括智能算法和非线性数学方法;同时还需要引入其他学科领域的观念,比如可以结合景观生态学、生态率当量等进行环境影响评价。(3)在实践中应紧密结合对地观测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为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其他文献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益生菌是对宿主健康有益的微生物。然而在获得这些有益的作用前,这些微生物必须经过能够保留它们细胞活性的工业化生产。大多数可作为益生菌的细菌属于对生长条件要求复杂的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如今,教育领域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带领学生学习文化知识,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将课堂交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从四个方面对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进行分析与探究,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有效
克拉玛依油田六、七、九区石炭系储层岩性以安山岩、玄武岩、杂砂岩、凝灰岩和火山角砾岩为主。根据取心井岩心观察和FMI/EMI成像测井解释表明,石炭系储层各类岩性均有裂缝发
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这样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报纸
航空航天行业中各类元器件需要做各种试验,其中的高低温寿命试验、高低温例行试验,试验周期长、能耗很高。以某型飞机前起落架转弯寿命试验为例,高温试验要求进入被试件的油
口译人才的培养既具有人文性也具有科学性,其科学性在于通过视译眼动实验证据,显示出职业译员和学生译员分别在视译阅读过程中的眼动特征和视译产出环节中的认知负荷差异,通
在城市化的发展下,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粮食种植成为城市建设的一部分。水稻栽培引起人们的重视,促进水稻栽培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对现代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影响。基于此,对水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