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心灵的自由——解读伊迪丝 华顿《欢乐之家》中的女性“逃离意识”

来源 :现代企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s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伊迪丝·华顿(Edith Wharton, 1862-1937)是美国文坛一位著名的女性作家。1905年伊迪丝·华顿出版了她的成名作——长篇小说《欢乐之家》(The House of Mirth),它的问世奠定了华顿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本文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视角出发,对该小说中的“逃离”的主题进行探讨。《欢乐之家》中,美丽聪慧的女主人公莉莉试图利用自己的美貌换取一段富有的婚姻,以此成为“欢乐之家”的一员,过上奢华的物质生活。可是令人惊讶的是,在追求与有钱男人的婚姻的过程中,莉莉却常常表现出一种莫明的“逃离意识”。这种“逃离意识”在《欢乐之家》中随处可见,贯穿了整个故事发展的情节,导致了女主人公最后的悲剧命运。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视角来分析,莉莉生活在一个金钱至上的男权社会。她自身形成的双重人格使她在追求精神和追求物质中犹豫徘徊,导致她屡屡逃离原先的生活轨道和传统的道德观念。在“欢乐之家”中,没有一个男性或女性能够拯救莉莉于深渊中。因此作为一个社会的边缘人,莉莉只能选择逃离来对抗男权意识的控制和压迫,追求精神的自由。此外根据霍尼的女性心理学,莉莉选择逃离也是其内心从顺从型人格逐渐向超然型人格转化的必然结局,是超然型人格追求精神自由和独立的表现。 “逃离”是女性文学的重要主题之一。在金钱至上的男权社会里,莉莉的抗争方式只能选择逃离。她的逃离不是一种怯懦,消极的态度,而是一种积极的反抗姿态。比起“欢乐之家”中的任何一个人,莉莉具有更高的道德水准和觉醒的女性意识。她要逃离菲勒斯中心主义,逃离男权世界,逃离父权制对女性的束缚,逃离内心孤独的自我,寻找真正的自我和真正的“精神共和国”。伊迪丝·华顿在《欢乐之家》中描写了女人公的逃离意识,表现了受压迫和束缚的妇女寻求精神自由的愿望,是对建构人类和谐平等的性别文化前景的一种美好期待。
其他文献
财政体制政策的缺陷是北京市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重要原因之一.北京市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必须构建新的教育财政体制,主要政策措施包括:明确公共财政对义务教育的完全
分析了东北林区实施森林可持续经营存在的问题,提出东北林区实施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对策.
文章描述了近几年来黄南州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现状,认真分析了其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最后提出了黄南州今后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小康""大同"思想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思想,是人们对理想社会的期待和设计.中国历代思想家们,曾对理想中的小康社会做过许多设计,成为当代中国小康社会的重要历史基础.全面建设
本文通过研究《愤怒的葡萄》中出现的圣经结构和圣经意象,探讨它和《出埃及记》在结构和情节以及深层含义上的相似点。并在对比中得到二者的不同,考察斯坦贝克在模仿圣经的同
文章从古典文学研究的“失语”与转换,宏观与微观,现状与历史三对问题入手,提出了独特见解。 This essay puts forward unique opinions on three issues of “aphasia” an
"酒神精神"是尼采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作为一种特殊的审美意向,影响了后世无数文坛巨匠,"五四"时期的郭沫若即是其中之一。从郭沫若对尼采"酒神精神"的接受,在酒神精神状
英语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的最高层次是创造思维。为此,要通过个性化阅读教学,发挥学生更大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阅读个性和创造思维,从而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关于乳腺癌化疗的研究报道逐渐增多[1],各国学者们不断探索,通过不同药物间的组合、改变给药顺序、增加药物剂量、延长或缩短给药时间等方式,力求使更多
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精神,是人类对真善美的价值理想的自觉追求.分析了大学生人文精神滑坡的表现,依据文化的三个层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观念文化,分别提出了培养大学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