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板桥凹陷位于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的中北部,凹陷内油气资源丰富,是大港陆上勘探的重点区域之一。板桥凹陷内部构造样式复杂,既有伸展构造体系成因的多种伸展断层和其控制的伸展断陷、断凸组合,又有构造坡折带和横向和纵向分布的传递带以及早期的反转构造。
本文在盆地构造分析、层序地层学和含油气系统理论的指导下,综合应用大量的地质、地球物理和钻井等实际资料,系统分析了板桥凹陷的构造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及其与油气聚集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及聚集规律,最后对油气勘探有利区块进行了综合评价,主要取得成果如下:
1.建立了板桥凹陷古近系构造—层序地层格架,划分了二级层序、三级层序及其体系域,总结了层序发育特征:将古近系划分为沙三-沙二段、沙一段和东营组3个二级层序、11个三级层序和33个体系域。
2.从现今盆地构造几何学精细结构的建立和主要断裂构造系统研究入手,识别出犁式正断层构造、断鼻构造、转换带构造、坡折带构造、负花状构造、雁列构造和帚状构造等典型构造样式,其中着重进行了转换带和坡折带的研究,总结了板桥凹陷的转换带和坡折带类型,并探讨了其对古地理格局及油气聚集的意义。
3.运用构造几何学,构造运动学方法,对盆地进行了整体和动态分析,认为板桥凹陷是由沧东断层和大张坨断层联合控制的伸展型断陷盆地,发育了北部的增幅台裙边构造带、中部深凹区和南部的板桥断裂构造带三个次级构造单元。
4.研究了断裂系统的展布特征,定量分析了一、二级断层的活动性,研究结果表明:沧东和大张坨等主干断裂分段性特征非常显著,整体特征为沙三段直至沙一段活动强烈,断裂对沉积的控制作用非常明显;东营组时期,板桥凹陷进入断坳转换期,断层活动性减弱,明化镇组和馆陶组时期,断裂活动性明显变弱,主干断层的发育过程和盆地内部二级断裂带的活动性和沉积中心的迁移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
5.通过3条过板桥的地震剖面沉降史的模拟、分析,将盆地的演化划分为以快速沉降为特征的裂陷期(Es3-Ed)和以缓慢沉降为特征的裂后期(Ng-Nm)两个主要阶段。而且裂陷期和裂后期都具有多幕性。(1)Es3时期:板桥凹陷的总沉降和构造沉降最大,总的沉降厚度最大达到2000m,总沉降速率最大达到近550m/Ma,构造沉降速率最大为280m/Ma,这种高的沉降速率与裂陷作用有关,体现了相对快速沉降的裂陷期特征;此时沧县隆起和北大港潜山沉降速率较小,不超过10m/Ma。(2)Es2时期:板桥凹陷总沉降速率急剧减弱,总沉降速率不到100m/Ma,此时为构造平静期。
盆地裂后期演化并不符合Mckenzie模式所预测的幂指数衰减,而表现为幕式异常快速沉降。馆陶组沉降速率变小裂后期时馆陶组沉降速率非常小,总沉降速率平均为约10m/Ma,明下段到明上段沉降速率逐渐加快的特征,明化镇组上段沉降速率总体都高于明化镇组下段以及馆陶组,最大沉降速率可达240m/Ma。
6.板桥凹陷的沉降中心的范围随着同沉积断层和盆地基底沉降活动强度的变化而扩大或者缩小,由沙三段的同一沉积中心分割成东营组的多个沉积中心,且沉积中心的位置沿着沧东断层由南西向北东方向迁移。
7.综合构造解析、层序地层、含油气系统理论等成藏条件的研究成果,预测了岩性型隐蔽圈闭有利的勘探层系和区带:
沙河街三段是岩性型隐蔽圈闭的有利勘探层系,沙一段是构造-岩性复合圈闭的有利勘探层系;海河-长芦断阶带的二台阶区域、上古林-高沙岭及以南地区、小站鼻状凸起倾伏区、北大港潜山西北斜坡区、增幅台鼻状凸起倾伏区、沈青庄凸起东北区是岩性型隐蔽圈闭的有利勘探区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