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线μ子寿命测量电子学系统的研制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NO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1936年Carl D.Anderson发现μ子至今,对μ子已有八十年的研究历史。作为标准模型中的基本粒子,对μ子的研究非常重要。μ子的性质和电子相似,但穿透能力比较强。利用它的特殊性质,可以实现很多应用,例如μ子探针、μ子成像等。1941年,F.Rasetti首次直接测量得到了μ子衰变的平均寿命。测量μ子衰变的平均寿命是确定描述弱相互作用强度的费米耦合常数GF的重要方法。目前PSI(Paul Scherrer Institut)的Mulan实验利用μ子束对μ子的寿命进行精确的测量,并由此确定费米耦合常数。除了制备μ子束,可以使用来自宇宙线的μ子作为天然的μ子源进行μ子实验。传统上使用多个闪烁探测器相符合的方法,对宇宙线中的μ子进行寿命测量,实验装置比较复杂。  2010年,我校近代物理系高能物理实验室开发了一套专门用于高能物理实验教学的宇宙线μ子寿命测量装置。他们经过对探测器的模拟和分析,证明了使用单一闪烁探测器实现μ子寿命测量的可行性。这套实验装置已经被用于教学,并受到好评,但是当时考虑到实验的成本,设计的电子学系统的时间分辨为20ns。  为了进一步提高实验的测量精度,我们设计了新的电子系统。由于实验的特殊性,自行设计了专门用于本实验的时间测量TDC。基于直接计数型TDC和FPGA内游标型TDC两种实现方法,分别设计了两套电子学系统方案。直接计数型TDC将LVPECL计数器和主控芯片CY7C68013A内部的计数器相级联,实现了1ns的时间分辨,最大量程为16.7ms。系统测试结果表明,直接计数型TDC的时间测量精度好于2ns,并且系统的其他部分也均能达到设计要求。对FPGA内实现游标型TDC的方法进行了探索,设计了完整的FPGA逻辑。测试结果表明需要对测量结果进行修正,在短时间间隔下测量精度可以达到250ps,长时间间隔测量精度可达到3ns。  文章介绍了μ子的特点、宇宙线μ子寿命的测量原理、时间测量的方法等,重点介绍了两种电子学系统方案的设计方法。对创新的级联式直接计数型TDC和FPGA内游标型TDC的实现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最后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总结并对进一步工作进行了展望。
其他文献
琅岐岛朴树林防风林位于闽江口风成沙丘上,因长期受到东南季风、台风、暴雨等自然干扰及与地形综合作用而导致树木掘根风倒、折干和断枝等形成了大小形状不一的林隙。已有相
该文的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根据中国汉族人HLA—A、—DR基因分布频率,结合器官移植临床组织配型的需要,确定芯片分型的基因位点.2.根据选定位点基因及其多态性的独特序列,设
目的:研究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实施缬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价值.方法:取2016年05月~2019年07月接收200例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研究以随机法分为2 组,对照组(n=10
目的:探究分析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采取化疗联合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的效果.方法:从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抽选66例,采取数字随机分配
目的:分析在临床肾脏生化检验当中,分级检验的实际应用情况.方法:选择科室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接受肾脏生化检验的108例患者为对象,将其随机均分成对照组(54例)及观察组
The construction of organophosphate-degradation bacteria and microbial fertilizer were investigated in this report.1.Construction of phytate acid degradation ba
心梗和缺血性卒中是临床常见病,两者具有相似的病理生理特征,梗死后可合并卒中,导致致死率升高.本文对国内外研究进行综述,旨在推动相关研究,达到预防两病合并的目的.
目的:探索血清人附睾蛋白4(HE4)、细胞质胸苷激酶(TK1)、糖类抗原199(CA199)联合检测对卵巢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对照组52例健康体检者、观察组52例疑似卵巢癌患
基于片上网络(Network on Chip,NoC)的异构多核系统利用NoC的高带宽和高并行性,充分发挥了片上资源的并行能力,成为当代高密度计算的最佳解决途径。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功能簇通过I
目的:分析在反流性咽喉炎患者的治疗当中,奥美拉唑的实际使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3月-2019年7月收治的58例反流性咽喉炎患者为对象,将入组患者平分成对照组(29例)和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