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的媒体形象研究——《中国青年报》的大学生报道分析

来源 :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wang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99年至今,高校扩招已经进行了6个多年头,伴随着高校迅速扩张的学生人数,是媒体上接连不断出现的种种关于大学生的负面新闻。大学生在传统观念中的“天之骄子”形象被一个个的负面新闻报道逐渐置换,大学生在公众中的形象也跌到了历史最低点。  那么,媒体在对大学生的再现过程中是否有所偏差?媒体对于大学生形象的再现表现出怎样的倾向性?为什么产生这种倾向性?这是本文试图通过研究所解决的问题。  本文以文化研究中的再现理论作为基础,通过对《中国青年报》1999年9月到2005年12月期间关于中国内地高校大学生的报道作内容及话语分析,试图勾勒出高校扩招后的六年多时间内大学生的媒体形象,以此研究主流媒体对大学生群体的再现过程,探寻其倾向所在,并尝试分析造成这种倾向性的可能性原因。  研究表明,《中国青年报》在对大学生形象进行再现时,主要关注大学生的八个方面,分别为社会责任感、道德观价值观、学业、工作、生活、精神状态、情感与性、法律与案件。该报关于以上方面的报道为公众再现出不同以往的大学生媒体形象:就业艰难、道德观淡漠、热衷技能性学习、心理问题众多、不擅与人交往、追求名牌、性观念开放、屡屡犯罪。  同时,《中国青年报》关于大学生形象的再现过程表现出三个特点:正面报道量保持稳定、负面报道量逐年增加、正面报道所采用的新闻话语结构及风格相对传统。而后两者正是造成六年多来大学生的媒体形象走下神坛,公众心中对于大学生的传统的精英印象被解构的主要原因。文章随后对该报再现过程出现以上倾向性特点的可能原因进行了探讨,急速进行的高校扩招与相对缓慢的高校软硬件配套设施的跟进之间的速度失衡、全球化等大的背景下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带来的多种价值观世界观对大学生的影响、媒体报道领域逐渐放开以及媒体天生对负面报道的倾向性,均被认为可能造成上述倾向性。  最后,本文认为:虽然大学生走出“神坛”符合一个社会良性发展趋势,但媒体在这个过程中应该表现出足够的理性和专业主义平衡,改变正面报道的传统视角和陈旧写法,在负面报道中更多地平衡各方面的意见表现出一种负责任的立场而不是推波助澜,这些对于大学生媒体形象的正常化都会起到帮助作用。
其他文献
随着城镇化速度的加快,时代的发展,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奇形怪状的建筑物,这就也对城市的建筑物竣工测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探讨了关于城市建筑物竣工测量的相关要求,以及竣工测
Since its restructuring reform in 2000, Nantong Fourth Construction Group has been aiming at being big and strong, implementing Group-level multi-polarization d
日前,中铁二十三局集团六公司在强手如林的竞争中再度超群,一举中标渝(重庆)长(沙)公路武水高速公路B4合同段,中标合同价为2.35亿元人民币。至此,六公司所属6个项目部,在手工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随着网络媒体的蓬勃发展,网络新闻评论也日趋繁荣并引起业界、学界的关注。在发展过程中,网络新闻评论逐渐形成了特有的、不同于传统媒体评论的形态、特点及功能,同时网络新
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当中的一块瑰宝,洪江古商城商道文化在经商理念、商道哲学上为现代商业社会提供了经商参考范本。例如“吃亏是福”、“鱼龙变幻”、杨三凤商行的“清白
拟建车站咽喉区分布范围不明确软土,由于软土具有触变性强、受压变形大、抗压强度低和含水量大等特点。采用综合勘探技术对软土勘察分析、相互比较及验证,明确软土埋藏条件、分
公共领域是社会学范畴的重要模型,由哈贝马斯提出,用以研究17-18世纪以来欧洲各国的社会机制。本文将引入这个概念研究二十世纪初新文化运动前期中国的社会机制。  本文主要
起源于社会学,发展于传播学,兴盛于营销学,焦点小组在很多学科,很多领域都有不同层次的发展。焦点小组方法兴起于定量研究方法占统治地位的20世纪40年代,从此一直作为定量研究方法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