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预期性)环境风险评价研究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g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污染物进入环境的后果进行预测性评估是帮助环保工作者科学决策的重要理论依据。在我国,长期以来,片面强调海洋资源开发,忽视海洋环境保护,各海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渤海作为我国北方沿海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几年生态系统已遭到了严重破坏。对渤海的环境风险进行预期性评价将从风险管理角度为渤海的环境保护工作提出新的建议。 本文以GEF/UNDP/IMO资助项目“东亚海洋环境管理伙伴关系计划(PEMSEA)”中的“渤海环境风险评价与管理”课题为依托,按照国际通行的预期性环境风险评价方法进行渤海预期性环境风险评价研究,并针对渤海生态特点和我国国情对风险系数法进行了一些改进。 主要改进如下: (1)提出“关注的环境风险强度(CRI)”的概念并定量计算渤海水体的关注风险强度。 (2)利用海洋生物的半致死浓度LC50计算污染物在环境风险中的权重系数,并进一步给出计算海域综合风险强度的办法。这在国内还是大胆尝试。 (3)作为区域性的环境风险评价,我们还补充了自然风险因子的定性评价。通过对渤海环境的风险评估,我们发现: (1)Pb、Hg、石油烃在整个渤海都是需要优先关注的风险因子;TSS、DIN、DIP、COD、Cu是区域性的风险因子;Cd是可接受的风险因子。 (2)对CRI比较,渤海水体中环境风险因子的顺序是:Pb>TSS>Hg>石油烃>DIN>DIP>COD>Cu>Cd。 (3)人类健康风险评价的初步结果,渤海近岸扇贝体内的Cd和As对人体的潜在危害较大。 (4)渤海自然风险因子的定性评价为: ①根据近五十年来渤海各海区赤潮发生情况的统计,辽东湾和渤海湾是渤海赤潮的高发区域,6-9月是渤海赤潮的多发季节。渤海(预期性)环境风险评价研究 ②渤海每年自11月至次年3月出现冰冻现象。三个海湾比较,辽东湾冰情最重。 ③渤海的风暴潮灾害多由温带气旋引起,莱州湾沿岸是温带风暴潮灾害的重灾区。秋季(9一11月)发生次数最多。4月份是莱州湾地区严重风暴潮发生的主要月份。 尽管本文对渤海的环境风险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评估,得到了比较可靠的结果,但要使评估更加全面,还需要在如下方面深入: 1.沉积物的环境状况也是海域环境的重要反映。限于数据本文未对沉积物的风险进行分析,这方面的工作应该补充。 2.计算综合风险强度时,营养盐等的权重有待进一步研究。 3.对于自然风险的评价,应考虑自然风险的危害等级、每一等级的发生概率和不同灾害的权重。
其他文献
我国农业仓储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专业农业仓储物流企业较少,农业仓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落后,农业仓储物流企业管理方式落后和农业仓储物流信息化水平低。导致这些
信息化条件下对信息系统装备保障提出了五种新需求,与此相适应,信息系统装备保障必须探索建立服务作战中心、立足资源整合、更新方式方法和着眼长远发展的新型模式。结合实际
文章运用了SWOT的评价体系,探讨可持续发展在旅游行业可行性的问题,并用哈尔滨的可持续发展旅游的实践经验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在此基础上论证哈尔滨冰雪旅游的实际发展前景。
通过对网页设计员和网站管理员的职业岗位能力分析,设计了课程的整体教学方案,并介绍了课程内容及目标、能力训练项目的设计以及教学评价方式。
冯友兰人生境界说是在“正的方法”与“负的方法”的交互综合中建构起来的,冯氏近乎严密的逻辑论证,兼通中西哲学之长,融会了中西哲学之智慧,它对于哲学史、文化史及现实人生都具
提出了一种基于传感器节点周围环境噪音的定位算法和一个概率生成模型,并说明了传感器节点定位问题同模型中的最大似然估计是等价的。对于仿真传感器节点和Crossbow MICAZ传
企业集群通过与地方高等职业教育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可有效实现更强劲持续的竞争优势,具体体现在:1.产学研合作机制可提高集群企业的技术研究与开发能力;2.产
本文利用微生物方法,即生物淋滤法(Bioleaching)脱除污泥中的重金属,考察了影响污泥重金属生物淋滤的相关因素,并依此为基础,分析反应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为该项技术的工业化
生态安全是一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不致因生存空间和生态环境遭受破坏而受到威胁的状态。在诸多影响区域生态安全的因素与过程中,土地利用/覆盖及其格局的变化是影响区域生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