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纳米材料的生物电化学研究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lei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氧化还原蛋白质和酶等生物大分子的直接电化学研究是生物电化学界和生物学界非常关注的研究问题。它的研究对于人们获得蛋白质和酶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性质,深入认识蛋白质和酶等生物大分子在生命体内的生理作用及电子传递反应传递机制以及开发新型生物传感器、新型生物燃料电池等生物电子器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指导意义。 本论文主要通过制备新型纳米材料,以新型纳米材料为生物载体和分子导线,在导电基底上构筑生物分子/纳米材料的纳米界面,实现氧化还原蛋白质和酶等生物大分子的直接电子传递并获得优良的生物电催化性能。另外,还初步研究了有序介孔TiO2的生物杀菌效应和Au/TiO2纳米复合材料的光电效应。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以二乙胺为原料,采用催化热解法合成了含氮碳纳米管,首次将氮搀杂碳米管应用于血红素蛋白质的固定及其生物电化学研究。 TEM实验结果表明,氮搀杂的碳纳米管呈竹节状,管径为10-40nm,节长度约为80nm,管壁为由10-20石墨层构成的多壁结构。EDX测试结果表明合成的竹节状碳纳米管中氮碳原子比为0.15/0.85。Raman光谱表明氮的掺杂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碳纳米管的有序结构,在管壁上产生了一定数量的缺陷部位。基于竹节状氮掺杂的碳纳米管的缺陷部位比纯碳纳米管的完整表面结构易化学修饰功能化和高电化学活性等特点,利用物理吸附方法将血红蛋白固定到竹节状氮掺杂的碳纳米管,我们首次采用TEM和HRTEM清晰地观察到血红蛋白在氮掺杂的碳纳米管上的吸附形态;采用电化学方法研究表明血红蛋白在-0.330V(vs.SCE)附近出现一对可逆的循环伏安氧化还原峰,为血红素基团中Fe(Ⅲ)/Fe(Ⅱ)氧化还原电对的特征峰,Hb在氮掺杂的碳纳米管上的异相电子传递速率常数为1.32±0.27s-1,大于文献中报道的纯碳纳米管的值。固定的血红蛋白对过氧化氢、亚硝酸钠具有良好的生物电化学活性,显示了类似过氧化物酶和亚硝酸还原酶的活性。表明氮掺杂的碳纳米管具有较高的蛋白质/酶固载量,作为分子导线大大加快了血红蛋白与电极之间的电子传递速率,并且保持了蛋白质较高的生物电催化活性。 2.为了进一步考察氮掺杂碳纳米管在生物电化学领域的应用研究中作为生物相容性的固定载体和加快电子传递的分子导线的作用,又以分子量相对较大的生物大分子-葡萄糖氧化酶(GOx)为研究对象,相对于血红素类蛋白质,其氧化还原中
其他文献
文章简要介绍了气源站压缩机选型原则。根据辅助用气需求和现有压缩机,采用压缩机串、并联搭配供气方式满足试车台辅助用气需求,确定新配压缩机流量、压力范围和选型。并依据
我有一对双胞胎儿子,他们虎头虎脑的很可爱,但就是有一个坏毛病,只要家里来了客人,他们哥俩就像商量好了似的,一起凑过来,不是缠着我要吃的,就是没完没了地跟我撒娇,对客人
笔者在《家具技术设计》课程中,将教法改革的三条措施贯穿于家具造型设计、图纸设计、实物模型过程,使学生感知"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的系统设计思想。
聚合物/蒙脱土纳米复合被认为是聚合物改性的一种重要方法,本文运用反应性有机插层剂对钠基蒙脱土进行有机化处理,采取原位聚合和熔融混合二种工艺制备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
通过低温沉淀结合热分解法和水热法制备出一系列不同形貌结构的ZnO晶体,并对其物相组成、光学性质、微观形貌以及光催化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80℃温度下保温3 h~9 h,并经
【作者简介】闫萍(1982-),女,河南省焦作市人,武昌理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动画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动画及影视后期制作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持2015年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指导性项目课
期刊
热电材料是一种能够实现电能与热能直接相互转换的半导体功能材料,在温差发电和热电制冷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FeSi2基合金由于其价廉稳定无污染的优点,在能源转换、热传
目的观察EICU气管插管患者拔管后行高流量氧气湿化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科重症监护病房(EICU)气管插管的84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行标准流量氧气湿
淮稻5号系江苏省徐淮地区淮阴市农科所用复交材料7208/武育粳3号杂交选育而成,是一个集高产、稳产、优质于一体的迟熟中粳稻新品种.2000年4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