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伴随着通货膨胀现象的多次发生,通货膨胀俨然已成为政府部门密切关注的对象。我国目前既处于经济起飞的初始阶段,又处于体制变革的转轨时期,同时在开放经济下面临着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均使得我国的通货膨胀问题显得更为复杂。通货膨胀使得价格信号机制遭到破坏,资源配置不再有效率进行,宏观经济受到损失。通货膨胀问题一直是国民经济生活中的重要热点问题,它关系到一国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深入分析我国通货膨胀形成原因对于健康稳定的宏观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货膨胀是价格总水平的持续普遍上涨。居民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和GDP平减指数(GDP Deflator)通常被作为衡量物价总水平的重要指标。通常最为关注的指标是CPI指数。在我国,通货膨胀率的容忍极限是4%,如果超过这个极限,必然会给我国经济带来不利影响。2007年开始,我国通货膨胀率开始大幅度上涨,6月份的时候突破了央行年初制定的3%的警戒线水平,到2008年1月份出现跨越式上涨,达到了7.1%,全年平均CPI指数增长高达7.93%。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2009年的CPI指数出现低迷趋势,在1-8月份一直下降,但是这一趋势在9月份的时候彻底转变,开始一路攀升,在2010年5月份再一次突破3%,11月份达到了5.1%。CPI指数中,食品消费价格指数增长在2007-2008年出现大幅上升,在2008年2月份的时候达到23.3%的最高值。2009年8月份,食品消费价格指数增长开始重新攀升,在2010年11月份达到顶峰11.7%。 本文对当前通货膨胀进行研究,实质上也就是对2007-2010年通货膨胀现象的研究。这一时期,通货膨胀成为了我国宏观经济领域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CPI指数一直处于很高的水平。通过本文最终研究发现,在当前影响通货膨胀的众多因素中,国内粮食价格、通货膨胀预期和国际原油价格是主要因素,因此,笔者认为当前通货膨胀具有结构性、预期性和输入性特点;在对策建议上,笔者认为重点应该放在保证国内农产品供给、管理通货膨胀预期和防范输入性因素的影响上。 本文在开篇概述了现代西方经济学中关于通货膨胀的基本理论,并将我国学者对通货膨胀问题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之后回顾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四次通货膨胀,并针对每次通货膨胀的特点和原因进行了分析;接着分成两个时期(2007-2008年与2010年)对通货膨胀的现状和特点进行归纳,从而结合我国当前实际分析这一时期通货膨胀的成因;接下来对各个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包括长期均衡分析、协整方程分析、VAR动态模型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最后根据以上的计量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治理当前通货膨胀的方法和对策。论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对2007年以来物价持续上涨所引发的通货膨胀进行定性分析,并运用现代计量经济方法对通货膨胀进行实证研究,找出影响我国通货膨胀波动的主要因素,以及各因素对通货膨胀变动的贡献度,从而寻求有效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来治理通货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