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甘薯生产L-乳酸的菌株选育及发酵条件初步优化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good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L-乳酸及其衍生物在食品、医药、化工等多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微生物发酵法不但可获得纯L-乳酸,且成本较低,因此微生物发酵法生产乳酸有着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发酵法生产乳酸的原料多为玉米和大米,甘薯作为原料发酵生产乳酸的研究较少。但是甘薯与玉米、大米比较具有以下优点:作物产量高,淀粉等糖类物质含量高。本实验以米根霉(Rhizopus Oryzae)3.1179作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线与60Coγ射线对其进行复合诱变,选育出一株突变菌株UVCo1,其利用甘薯糖化液的能力较强,遗传性状稳定。比较紫外线和60Coγ射线对米根霉孢子的诱变效果,60Coγ射线诱变效果较好,在500Gy的诱变剂量下,菌株的正突变率最高。研究中发现,突变菌株UVCo1与出发菌株Ro3.1179相比,利用可溶性淀粉发酵生产乳酸的能力有明显提高。淀粉酶活性的研究结果表明该突变菌株淀粉酶活性增强。突变菌株UVCo1进行培养基和发酵条件的优化结果为:米根霉UVCo1种子的培养时间为12h;接种量为7.5%;CaCO3的添加量为甘薯粉质量的40%较为合适;添加时间为发酵初期6h加入;摇瓶发酵温度为30℃;装液量为75ml/250ml;摇床转速为180r/min;培养基最优组合为甘薯粉120g/L(糖化后加入),(NH4)2SO4 3g/L,KH2PO4 0.3g/L;MgSO4·7H2O 0.25g/L,ZnSO4·7H2O 0.05g/L,发酵周期为72h。在优化的培养基中进行发酵,米根霉突变菌株UVCo1发酵产物中乳酸浓度为59.4g/L,对总糖利用率达67%,分别比出发菌株提高了24.3g/L和69.2%。
其他文献
为研究沙漠化逆转过程对土壤呼吸速率(Rs)及其温度敏感性(Q10)的影响,在库布齐沙漠东缘选取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藻结皮固定沙地、地衣结皮固定沙地和苔藓结皮固定沙地5个不
<正>1990年4月,吉林省辽源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栾传大同志(现为吉林省教育科学院副院长)提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课题。在近十几年如火如荼的教育改革和教育科研中
会议
【正】 何键,湖南醴陵人。1929年3月——1937年11月连续9年任湖南省政府主席,统治一省时间之长,当时在全国是除山西阎锡山外仅有的,也是湖南自辛亥革命至新中国成立38年间统
在两宋士大夫中,司马光的民族观最具积极意义,他汲取了自先秦儒家到同时代欧阳修等人民族观中的有益成份,加以丰富和发展,主要表现为:提出了民族平等观,将"四夷一家"的思想发
<正>机器人教育的价值是通过具体的智能机器人课程教学来实现的,也就是通过课程的开发和教师的教学实践来实现的。智能机器人课程与传统的以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为目标的课程
<正> 一、前言为了充分发挥光纤通信的优越性,进一步扩大它的应用范围,除了需要光纤、光源和探测器外,还需要具有各种功能的无源光器件,才有可能构成满足各种系统工程用的光
盐胁迫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造成作物产量降低的主要非生物因素之一。它对植物的危害主要表现在渗透压胁迫和离子胁迫等方面,使植物体细胞膜结构、酶活性、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患者男,55岁。因颈部持续性钝痛4个月,于2003年10月21日入院。既往有慢性胆石性胆囊炎,双肾结石病史。入院体检:右上腹轻压痛,颈椎、胸椎、腰骶及双侧髋部散在压痛,其余无异
陈述设立铁路文物管理研究课题的背景、意义和目的。介绍对铁路不可移动文物研究工作;依据数据库信息对铁路不可移动文物基本情况进行现状分析。研究铁路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发
利用EHD技术进行了工质R11的池内平板沸腾强化传热实验研究。在该实验中,换热面为一平板并接地作为0电极,高压电极为平行于换热面的线状电极。实验的热流密度为1~25 kw/m2,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