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山村聚落空间形态演变的探寻与分析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qxcic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镇山村是位于黔中境内的典型布依族村寨,本土的民族文化与中原传来的文化在这里交融,已有四百余年的历史,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逐渐孕育出别样的聚落风格。面对高速城镇化带来的种种矛盾,传统村落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如何深入了解其演变过程及空间形态,是可持续性设计的关键。 本研究以一个具现实意义的村落为对象,以历史观、现实观、整体观研究该聚落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探究此村落空间形态演变背后的自然、社会、文化、经济、资源等深层原因,寻找影响村落形成发展的规律。运用建筑人类学的方法,强调从人的角度探究建筑环境的深层含义,包括对日常生活的参与观察,访谈等。 文章主体分三部分,首先介绍村落所处的自然环境和人文背景,这是我们进一步了解、分析聚落的重要基础;第二部分,尝试全面、客观的展示村落画卷,包括整体的布局及演变、聚落空间结构形态、民居的形式及演变等;第三部分,详尽分析了村落在多方面的共同综合作用下,经过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而形成,即影响聚落形态的因素。 镇山村的聚落民居方面,村落空间整体呈现随山就势、自然发展的趋势,同时街巷、院落及许多重要节点都以半边山作为对景,院落布局受到汉族宗族等级思想等社会因素的影响;老寨子既有古代军事屯堡的遗风,又有浓浓的乡村生活气息。在民居材料结构上,以穿斗式木结构为主体,属于布依族特有的石头结构多用于民居下部与地形更好结合,以及附属用房等,材料的结合也体现了文化在这里的交融,石板屋面成为这里别具一格的独特标签;民居形式上,很多院落的厢房还明显带有早期干栏式住宅的痕迹,也更是一种古老的生活方式遗留至今的实际证明,、一明两暗堂屋居中的合院建筑形式普遍被使用,并发展出同族几兄弟合住的联排住宅形式。聚落民居在建造、维护、改造、更新的过程中,显示出较大的灵活性与自发性,但还是可以找出一些一般性的规律及影响因素。 镇山是一个具有独特民族性、地域性的矛盾综合体,这也正是其魅力所在,因为世界正是因其丰富多样,才如此充满乐趣。希望本文可以为镇山村未来的发展尽一点微薄之力,将这些有限的研究纳入到我国聚落民居的浩瀚海洋中去,作一捧水。
其他文献
传统民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它根植于农业文明,所代表的是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地方特色、与人的生活关系最为紧密的居住建筑形式。然而随着世界多样化的发展,越来越
本文通过案例研究,运用专业绘图和模型软件,对部分建筑结构层层分解,明确其结构设计层次与建筑表现层次间的关系,并对部分混合结构建筑体系与单一结构体系效能进行比较,总结了钢木
现在进入了一个策划的年代,人们做事情越来越理性,可谓“三思而后行”(《论语》),用之于我们的建筑行业,可以说思就是策划,行就是设计实施。建筑工程也不例外,建筑也需要策划。越是
住宅是与人民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的生活资料。在国外,房地产业则通常被视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晴雨表;近年来,房地产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
新世纪以来,伴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同时受“房地产热”、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强劲推动,城市规模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张,而将中心城市周边的县(市)通过撤县设区行政区划调整手段
我国古代先民在长期适应自然环境的过程中,对居住环境形成了朴素科学认识,在营建房屋时以被动适应不利气候因素为先导,本着“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充分利用周边地理气候特征,突破
伴随着人类社会现代化的进程,大量缺乏个性的现代建筑,破坏了城市原有的肌理;能源短缺、环境破坏、住房紧张等问题则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在此背景下,本文引入“批判
新农村的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传统农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改变,传统农村的公共空间形式也渐渐失去了往日的活力,同时新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与城市居民产生的不同,因此新
我国历史城市经历了近20年剧烈的保护与改造过程后,目前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社会整体对保护历史文化传统的意识普遍提高,城市注重文化环境的营造,社会对文化的消费需求日渐
城市商住混合居住模式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城市居住模式,并且具有能够激发城市活力、丰富街道生活等优点。同时,商业、商务功能和居住功能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干扰,缺乏管理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