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InS2薄膜太阳电池吸收层与缓冲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来源 :河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i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了薄膜太阳能电池吸收层材料CuInS2和缓冲层材料In2S3的制备,并对薄膜层的物相、形貌、结晶度、界面结合强度等结构特征,以及其光学性质、电学性质等进行了系统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  (1)采用电沉积法在ITO导电玻璃上沉积CuxInySz预制膜,然后在氩气中硫化热处理制备CuInS2薄膜。首先利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法研究了 Cu2+、In3+及 S2O32-离子在ITO电极上的伏安特性,在此基础上采用恒电位法制备了CuxInySz薄膜,并分析了溶液环境(反应离子浓度、络合剂浓度、溶液pH等)及沉积电位等因素对预制膜结构的影响,优化了电沉积制备工艺。然后在氩气中对CuxInySz预制膜进行了硫化热处理使其转化为CuInS2薄膜,讨论了Cu/In比、热处理气氛、热处理温度等对薄膜性能的影响。得出结论如下:ⅰ)沉积电位宜选择?0.8V和?0.9V,最佳热处理气氛是通入氩气的同时加入升华硫,最佳热处理方式是500℃保温1小时;ⅱ)电沉积制备的高质量CuInS2薄膜呈现出p型半导体的性质,光学带隙在1.5~1.7eV之间,厚度约为5~10μm,附着力划痕仪测试的临界载荷值在8~10N。  (2)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法在普通钠钙玻璃上沉积 Cu-In合金膜,然后在氩气中硫化热处理制备 CuInS2薄膜。主要研究了溅射功率、溅射气体压强、热处理温度、保温时间等工艺参数对 CuInS2薄膜结晶度及光学性能的影响。结论如下:ⅰ)溅射功率宜选择在80~120W之间;热处理温度宜选择在450~470℃,保温时间控制在2~3小时;ⅱ)溅射功率为110W,溅射气体压强为0.8Pa制备的CuInS2薄膜结晶度最好;ⅲ)溅射法制备的CuInS2薄膜厚度约为10μm;其光学带隙在1.6~1.8eV之间。  (3)采用磁控溅射法在ITO导电玻璃上溅射沉积In薄膜,然后在气氛管式炉中硫化热处理制备出缓冲层 In2S3薄膜材料,主要研究了溅射功率、溅射气体压强、烧结温度、保温时间等工艺参数对 In2S3薄膜形貌、结晶度、光学性能及电学性能的影响。结论如下:ⅰ)溅射气体压强为0.4Pa,惰性气体中在450~470℃中硫化热处理1小时的In2S3薄膜结晶度较好;ⅱ)快速冷却制备的In2S3薄膜杂质相少,成分纯净,而慢速冷却时In2S3薄膜中常伴有 In6S7杂质相;ⅲ)制备出的In2S3薄膜最佳溅射时间是4~5min,厚度为5~7μm,其对可见光波段吸收较少,呈现出n型半导体的特性。
其他文献
铝合金焊接过程中焊件不均匀的温度分布、焊缝金属热胀冷缩及相变等因素导致焊接残余应力的产生,直接影响焊接构件的尺寸稳定性、疲劳强度和使用寿命。铝合金复杂的组织特点及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甲醇加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使用XTERRARP18色谱柱和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在220nm波长下对噻酮磺隆·异噁唑草酮悬浮剂进行分离和定量测定.结果 表
随着全球半导体工业的发展,集成电路器件的尺寸已进入深亚微米甚至纳米阶段。2009年国际半导体规划蓝图指出,2010年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ULSI)的布线特征尺寸为亚45nm。作为布线
低成本、高性能的YBCO涂层导体制备技术已成为国际实用化高温超导材料的研究重点,而制备高性能的金属基带是制备性能优良的高温超导线带材的基础。Ni-5at.%W(Ni5W)金属合金基带已经商业化生产,但其机械强度和磁性能仍然不能满足高性能涂层导体应用的要求,而制备低或无磁性织构NiW合金及其复合基带能够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然而随着W含量的升高合金层错能的急剧下降导致在NiW合金基带中很难获得强立方织
该论文主要工作是在GH202合金表面加涂高温耐火陶瓷涂层,主要取得了如下结果:1根据0CaO-AlO-SiO系统相平衡图及最低共熔原理研究了高温耐火陶瓷涂的化 学组成,并研究了高温耐
选用4.23%甲霜灵·种菌唑微乳剂玉米包衣对黑龙江省不同地区进行玉米丝黑穗病防效试验.结果 表明,在肇州县、讷河市和克山县的各处理中,处理3(400mL4.23%甲霜灵·种菌唑微乳剂
为了节能减排,在汽车车身制造中铝合金的使用率逐渐增加,这就必然涉及到了铝合金与汽车用钢板的连接问题。  本文通过冷金属过渡焊接方法(CMT)实现了2mm厚的6061铝合金与1.2m
学位
毛竹叶中含有大量具有生物活性的黄酮碳苷,C-糖基转移酶(C-glycosyltransferase,CGT)是黄酮碳苷生物合成代谢途径中C-糖基化的关键酶。目前,还没有关于毛竹叶黄酮碳苷的C-糖
该论文以多种高分子物质作分散剂并以无机钛盐作前驱物质,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二氧化钛粉体.制备产物微结构控制的主要内容包括:颗粒尺寸、颗粒大小均匀性、晶体类型、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