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气化细渣制备吸附剂用于兰炭废水处理及其吸附机制研究

来源 :榆林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nchCon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煤气化细渣是煤在气化生产过程中由于煤在高温、高压条件下不完全燃烧产生的固体残留物,通常作为固体废弃物进行堆积处理,造成严重的土地浪费和环境污染。然而,煤气化细渣具有一定的硬度和孔隙率,具有丰富的孔道结构和一定的比表面积等,可在冶金工业、环保材料等领域进行高值化利用。榆林市优质煤炭资源衍生品质优良的兰炭产品,是冶金行业的重要原材料。但其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高化学需氧量(COD)、高挥发酚、高氨氮的“三高”废水,对生态环境危害巨大,亟需进行处理。首先,本论文采用的原料为煤气化细渣,利用其多孔特性和吸附能力,经重力沉降浮选提质后制备吸附剂,研究其对兰炭废水中特征污染物的吸附能力并揭示其吸附机制。研究结果发现,提质煤气化细渣在p H为8,实验温度为20℃,吸附时间20 min,投加比为1:4时,对模拟废水中的COD去除率达到了90%。然而当提质煤气化细渣处理兰炭废水时,在最佳条件下,COD、挥发酚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是69%、57%、47%,吸附能力欠佳。这是由于兰炭废水中污染物成分复杂,相互干扰其吸附效果,导致提质煤气化细渣的吸附能力不足。其次,对提质煤气化细渣进行改性,结果表明在p H为9,投加比为1:4,20℃吸附30 min后,三者的去除率分别提升到94%、91%和85%。其原因主要是改性处理显著提高吸附剂的比表面积,由112.90 m~2/g增加到606 m~2/g,有效增加了对污染物分子的吸附活性位点。此外,通过“甲醇-高温处理法”可对饱和吸附的改性提质煤气化细渣进行再生,重复利用8次后,对兰炭废水中COD、挥发酚和氨氮的去除率仍保持在62%、56%和50%以上,表现出较好的可再生性。最后,对改性提质煤气化细渣处理兰炭废水中COD的吸附过程进行动力学和热力学研究。吸附动力学研究数据显示改性提质煤气化细渣的吸附过程数据与Langmuir等温线方程接近,相对误差较小,且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吸附量随时间变化而发生非线性的变化。热力学研究表明改性提质煤气化细渣对兰炭废水中污染物的吸附过程是一个放热、自发的过程。
其他文献
为了解决气化渣堆存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以煤气化渣为主要原料,辅以石英、高岭土、长石和滑石等陶瓷原料,以SiC为发泡剂制备发泡陶瓷。采用高温烧结发泡制备发泡陶瓷隔墙板,研究了球磨时间、烧成温度、保温时间及物料的不同配比对发泡陶瓷形貌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组成为:煤气化渣60%(质量分数,下同),石英10%,长石15%,高岭土10%,滑石5%和碳化硅0.2%;最佳工艺条件为:球磨时间
期刊
中国式现代化是基于中国国情而提出的一条独具特色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当代艺术学理论研究也应该遵循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规律和理念要求。宗白华意境理论是中国现代艺术学理论的杰出代表,体现了以中国传统艺术学理论为基础,结合中西文论实现理论创新与现代转型的可能性和现实需求。以宗白华意境论建构为切入点,反观当前艺术学理论发展现状,对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艺术学理论话语体系的建构具有积极意义,也有利于发掘中国传统艺术
期刊
期刊
为充分发挥功率合成技术在中波发射机中的应用价值,以功率合成技术分析为基础,从功率相加条件和各功放模块功率输出相关性方面,对功率合成条件进行分析,并以λ/4传输线段功率合成、变压器混合网络为例,探析功率合成技术的实际应用原理。
期刊
朱光潜诞生于中国文化从古典向现代发展的转型时期,通过研究其艺术作品论可以发现,他在把握中西、古今学术思想的定位与取舍上,以中国哲学为立足点和内在理路;在处理艺术作品与理论的关系上,以多国艺术作品为立论的证据;突破时代理论主潮局限,从创新的视角解读艺术。他自觉的现代追求和大胆创新的学术勇气,他不依附既有的理论,而是直面古今中外学术与艺术的广阔视野和理论创新的典范方法,百年来感召并启发了众多学术后辈对
期刊
气化渣是煤气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含碳量较高的固体废弃物,目前主要通过填埋方式处理,不仅占用大量土地,污染土壤和水体,同时造成能源浪费。榆林气化渣经物理分选后得到精碳、惰性渣及细粒尾渣产品,精碳产品干基高位热值可达25.12 MJ/kg;惰性渣产品包括脱碳粗尾矿及脱碳细尾矿,所采集2种尾矿样品成分均以SiO2、Al2O3、CaO、Fe2O3为主,烧失量分别为1.53%、1.20%。对2种尾矿样品磨细后
期刊
以福州滨海快线盾构隧道上跨既有地铁1号线隧道为例,运用有限元软件PLAXIS建立了考虑超前管幕、抗浮板及MJS加固条件下的浅埋大断面盾构掘进模型。模型中考虑了沿海软黏土小应变硬化(HSS)特性及其参数取值方法,分析了盾构掘进过程中邻近土体、抗浮板及既有隧道变形及内力的分布及演特性。
期刊
旅游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旅游学概论”在我国产生时间早,使用范围广,见证了旅游教育的产生和发展。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及专业课程体系是否科学合理关乎旅游教育的效果。笔者分析了过去30年来有关该门课程教学改革的所有文献,梳理出它们在时空上的特征差异及研究趋势,并针对文献中未涉及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希望对今后该门课程的建设及改革提供建议,助力旅游高等教育的健康、高质量发展。
期刊
以综述中西方现代设计艺术教育的发展历史着手,立足于切实的西方访学经验,以实例阐述中西方设计艺术教育实践在准备环节与实践环节的异同点,并且就造成这些异同点的原因进行浅表性的发散分析,同时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之上,进一步对艺术教育实践给学生带来的影响进行假设、求证与展望。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