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D1基因对体外培养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影响的分子机制研究

来源 :四川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hu5498812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常染色体多囊肾病(ADPKD)是最为常见和多发的遗传性疾病,PKD1是主要的致病基因,占所有病人中的85%,其主要特征主要是在肾脏或肝脏的小管进行性扩张的囊肿。PKD1所编码的蛋白PC-1功能广泛,有研究证实PC-1参与了调节细胞的增殖、凋亡,钙离子通道的调节,参与了G-蛋白偶连的受体通路,PC-1的IG-g结构域参与细胞与细胞以及细胞与基质之间的粘附,被认为可能是细胞与细胞/基质的粘附受体。此外,有推测PC-1是做为肿瘤抑制因子蛋白家族中的一个新的成员。本实验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利用已经构建好的PKD1表达载体,通过人的肝癌、结肠癌、肺瘤细胞株为模型来研究PKD1基因的过表达对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主要是涉及细胞迁移的影响及其分子机理研究。 方法:分别以人的肝癌、结肠癌、肺瘤细胞株为模型,建立人的PKD1 cDNA转基因稳定表达细胞株,并将其分为4组。实验组1,外源性人的PKDl转基因组;对照组2,空载pcDNA3.1转染组;对照组3,阴性对照组;对照组4,特异性信号通路抑制子处理组。分别观察过表达PDK1肿瘤细胞对细胞外基质的粘附情况,细胞间的粘附情况,以及肿瘤细胞的迁移情况和肿瘤对细胞外基质的的侵袭情况。Western blotting来探讨其可能涉及的大概分子机制。 结果:①PKD1处理组:由于PKD1基因的过表达使肿瘤细胞对Ⅰ型胶原粘附增强,细胞数目比未处理组及空载对照组高出0.5%(P<0.05)。②细胞聚集实验表明,PKD1处理组细胞比其它对照组的细胞聚集能力增强,PKDl处理组聚集的细胞数量和细胞团块的大小都比未处理的要多。③细胞迁移实验显示,PKD1处理组细胞迁移速度显著燹慢,在相同的时间内,阴性对照细胞划痕合拢,而PKD1处理组变化不大。④侵袭实验表明,PKD1处理组细胞侵袭力明显减弱,和其它对照组相比,侵入胶原的细胞数量减少大约3倍(P<0.01)。⑤Westernblotting检测PKDl对体外培养肿瘤细胞粘附和侵袭力的影响作用可能部分通过Wnt信号通路。 结论:通过体外实验首次报道,PC-1的过表达在体外实验影响了肿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有可能是肿瘤抑制因子家族中一个新的成员,为推测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全球化的不断进展和媒体竞争的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新闻媒体意识到了资源整合的重要性,并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对其拥有的各种新闻信息资源进行组织,以提升自身的竞
红曲霉(Monasucsruber)是我国重要的微生物资源,能产生许多有用物质,如红曲色素、莫呐可啉类物质、酶和γ-氨基丁酸等。目前,国内外对红曲霉代谢产物和发酵条件的研究很多,但是对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媒体的出现降低了视音频传播的技术门槛,使广播通过新媒体平台传播视音频内容成为可能。随着1996年12月15日珠江经济广播电台网上实时广播的诞生,我国网
9月17~19日,由国家档案局主办、中国档案学会承办的2014年全国档案工作者年会在厦门市召开。国家档案局局长、中央档案馆馆长杨冬权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档案学会理事长李和平
日前,省档案馆举行档案资料捐赠仪式,接受曾任省社科院原纪检委书记、柳河“五七”干校革委会副主任(副校长)、党委副书记战凤翰同志捐赠档案资料,省档案局(馆)齐秀娟局(馆)
目的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国际标准株NCTC11637感染Balb/c小鼠,观察H.pylori感染初期小鼠胃粘膜上皮细胞动力学的变化并测定小鼠胃粘膜上皮细胞环氧合
Starting with governing equations of a saturated soil with anisotropic permeability and based on multiple integral transforms,an analytical layer-element equati
近日,省档案局对哈巴罗夫斯克边区档案局申请的携带、运输、邮寄档案出境审批在网上办理完成,标志着全省网上档案行政审批工作正式启动。以往办理行政审批,申请人大概需要跑
经多年实践证明,人尿是一种很好的速效肥料,每1000kg人尿中含氮素5kg、钾1.9kg、有机质15kg,大约相当于25kg硫酸铵或80kg豆饼、9kg过磷酸钙、4kg硫酸钾,一般施尿液比不施尿液
针对党员受处分不服,提出申诉的现象,江苏省建湖县纪委没有消极地对待,而是从积极的角度认同申诉是党员应当享有的权利。在审理党纪案件时,他们借鉴司法实践中的律师辩护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