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的原则——小王村村民建造自来水池的故事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y_z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笔者所研究的村庄中,以前曾经建造了集体的自来水,后来集体大水池失败,村民们纷纷自发建造小水池来解决用水问题。但是目前小水池的运作也面临着危机。这种现象用奥尔森的理论是难以解释的。笔者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奥尔森所假设的小团体集体行动的社会激励和社会压力在现实中也不再能够有效的发挥作用。  通过对村民们建造自来水事件的研究,笔者认为土地承包到户之后村民们的自由度增加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村民的处事方式和原则。在这之前,由于存在着有效的约束和限制机制,村民之间的合作虽然效率比较低但毕竟是有效果的。这些力量的衰弱使得村民之间的合作更加困难了。  笔者认为,村民向来是理性的,即使在村庄权威力量强大的时候也是如此。但是他们的理性不是经济学意义上的,而是介于道德和经济理性之间的理性。在本文中笔者把在这种理想原则指导下的处事原则称作“不伤害自身利益原则”。具体表现为对传统习惯和风俗在一定程度上的遵循。但是对它们的使用不再是从村庄秩序维持这个根本目标出发,而仅仅被村民当做一种手段来使用了。
其他文献
新闻界人士和读者一再要求,新闻要短小精悍,可是有些报刊的稿酬却是“按长短付酬”,长则多,短则少,有多少字付多少酬,这助长有些人只愿写大块文章,不愿写短新闻。一般来说,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开始向城镇转移。为了同时获得土地收入和打工收入,半流动决策成为大多数农民家庭的理性抉择。笔者运用质性研究方法
情绪表达行为作为情绪的外显表现,是个体社会性发展的重要评价标准之一,对于个体适应环境、促进人际和谐和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由于文化、情境和个体的特殊性,人们习惯的情绪表
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在苏南的东路地区(长江以南、沪宁线以北、常州以东地区)创建了一大片抗日游击根据地,在这块土地上,《江南》、《大众报》象两把战斗的号角,吹奏起了一
本文关注的主要问题是目前城市家庭的变迁趋势和在此趋势下的家庭养老策略有怎样的特点。对这个问题,本文通过对“2009年中国城乡家庭调查”的数据资料的分析,进一步证实了城市
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城乡间人口流动限制的打破,大量农民纷纷选择了外出打工以抵消低下的农业比较效益,从而导致了大量农村留守孩的出现。本文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考察了我国西部劳
伴随着中国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封闭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已被打破,壁垒森严的户籍制度已不能阻挡大批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女性农民工已构成当今中国社会中一个新的群体概念。女性农
本文研究的是13年前,一个基层政府组织在应对上级政府强理性制度改革压力下的、以符号的功利性生产为特征的权宜性运动,探索的是制度安排与制度安排之下的行动,具体来说,是行政组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国目前已经进入了经济和社会急剧变革和巨大转型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一方面,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尤其以经济成就最为瞩目,当前我国已经
人类历次科技革命对社会结构产生巨大影响。今天,IT技术与信息技术革命对社会形态的显著影响,突出表现为虚拟社会的兴起。本研究构建研究解释模型,采集数据,研究了虚拟社会分层,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