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荷不确定性下微电网风险量化的双层优化配置

来源 :内蒙古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azymou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绿色低碳化转型的大背景下,寻求清洁能源代替非清洁能源的可行途径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微电网作为一种小型发配电系统,可以有效利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解决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直接入网所带来的问题,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微电网规划设计和调度运行阶段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主要包括可再生能源以及负荷需求的不确定性,能否对这些不确定性信息合理认知和准确分析,是影响微电网规划设计和运行调度的关键因素。由于可再生能源发电侧与负荷需求侧都存在不确定性,为应对这些不确定性需要设置一定的备用容量来保证微电网安全可靠运行。备用容量的设置应该既能满足微电网对于供电可靠性的要求,同时也要兼顾一定的经济性。微电网的优化配置应该考虑系统整个寿命周期的效益,包括系统的容量配置成本和运行成本,以此来评价优化配置结果的优劣,因此,建立微电网优化配置模型也要同时兼顾系统的运行优化。根据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一种源荷不确定性下微电网风险量化的双层优化配置模型,具体工作内容包括:(1)针对微电网中存在的风、光等可再生能源以及负荷需求的不确定性,本文使用场景分析的方法来描述这些不确定性信息。以内蒙古某地真实的风速、光照和负荷需求历史数据,通过参数拟合得到其概率分布,使用蒙特卡洛抽样法生成场景,并利用后向场景缩减法对生成的大量初始场景进行缩减,得到风速、光照和负荷需求的典型场景。(2)为了兼顾系统备用容量设置的可靠性和经济性,本文引入风险量化的理念,充分考虑系统备用容量设置的成本和备用不足发生的概率,量化系统备用不足导致的后果和损失,用风险值来衡量系统备用容量设置的合理性,使微电网既能满足系统供电可靠性的要求,又能保证系统备用的经济性。(3)微电网全寿命周期效益受到初期规划配置成本与后期运行调度成本的共同影响,为了兼顾系统规划配置与运行调度,本文建立了微电网双层优化配置模型,上层为容量优化配置模型,用于确定系统各分布式电源最优的容量配置,下层为优化调度模型,用于计算在上层给定的配置容量下,微电网按照既定的运行策略运行时产生的成本。双层优化模型可以兼顾系统配置优化与运行优化,上下层优化结果相互影响,来寻求微电网最优的配置结果。(4)在MATLAB平台建立双层优化配置模型,使用遗传算法求解上层容量优化问题,调用CPLEX求解器求解下层运行优化问题,并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方法可以有效求得微电网的最优配置结果,风险量化模型可以兼顾系统备用的可靠性和经济性,可以为微电网配置及备用容量配置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系统同时有直流母线和交流母线,能够有效融合各级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以及各类负载,但整个系统结构较为复杂,同时包含多个状态变量,性能容易受外界扰动信号影响,尤其是大扰动情况下,保障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系统稳定工作是十分必要的。然而,现有的稳定分析工具只能给出系统是否稳定的判据,无法得到稳定裕度;或做出二维稳定域,显示简单系统的稳定裕度。却无法形象展示复杂的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系统的稳定裕度,
直流微电网作为智能电网建设中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新兴子系统,有着高效率、方便可控、清洁等诸多优点,因此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青睐。近年来,越来越多复杂多变的分布式发电单元正在快速加入直流微电网,直流微电网的运行和控制不断受到挑战。因此,开展对直流微电网物理架构、通信、控制技术以及功率分配等方面问题的研究,对未来建设智能电网宏伟蓝图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本文以直流微电网的运行控制策略为研究对象,通过建模分析了下
在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中,高比例的清洁可再生能源消纳将带来越来越高的电力储能与能量动态调控需求。与常规电池储能相比,超导磁储能技术具有非常高的功率密度和非常快的动态响应速度,可望解决敏感电力负荷的毫秒级电能质量问题。超导磁体是超导磁储能系统的核心部分,其安全稳定性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和实用性。一旦磁体电流超过其工作电流上限,即:临界电流,磁体内部的超导材料将出现失超现象,产生严重的热
随着传统能源资源的逐渐消耗,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变得越来越重要。微电网是实现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利用的一种重要形式,微电网能量管理和调度优化是微电网稳定、可靠、经济运行的重要保障,对于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分布式储能既可解决微电网发电用电不平衡问题,又为微电网的调控提供了手段,进行分布式储能微电网能量管理策略的研究可有效提升微电网经济性,具有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近年来,微电网正在成为分布式发电技术的一种经济高效的解决方案。然而,考虑到以光伏为代表的分布式电源的高渗透性,微电网是一个具有低惯性且缺乏频率支撑的电气系统,虚拟同步发电机(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VSG)通过模拟同步发电机运行特性可以有效提高微电网惯性,故本文针对独立微电网中光伏发电提出一种新的VSG控制策略以提高频率稳定性,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首先,介绍了光柴
<正> 腾冲境内在区域地质上处于断裂构造的复合部位,是三江成矿带中波密-腾冲带的南段。由于频繁的岩浆活动和复杂的控矿构造,除丰富的金属矿产外,发育着量大质优的硅灰石、硅藻土及高岭土矿床。硅灰石产于燕山早期黑云母花岗岩和二迭系灰岩的接触带上,呈南北走向分布,断续出露约达8~9公里。已发现七条矿体,似层状产出,一般长120~2000米、厚15~47米,推深100米,含矿率56~87%,远景
期刊
多能源微网作为未来能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备“结构微型”、“环境清洁”、“独立自治”等特点,与传统微电网相比,多能源微网能够满足其内部多样负荷的用能需求,实现多种能源间的协调优化。然而,伴随着越来越多的多能源微网的出现以及能源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此背景下形成的多能源微网集群,它的能源共享特性使得单个多能源微网自治运行已不能满足各个多能源微网对自身运行经济性的要求,需研究更为经济可靠的多能源
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使电力系统逐渐向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转变。但分布式光伏、风力发电、电动汽车等分布式电源与负荷的大量渗透给电网的安全、可靠、高效运行带来了新的挑战。风、光电等新能源的不可调节性以及出力的不确定性,大大降低了电网的灵活性,且其分布式的属性也增加了电网调控的复杂性。先进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给分布式电源的灵活管控提供了支撑,但海量分布式电源的优化控制需要大量的算力
随着可再生能源在电网中所占比例的不断提高,微电网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由于大多数可再生能源、储能系统和直流负载都具有直流特性,因此,具有效率高、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等优点的直流微电网被广泛研究。在直流微电网稳定运行的控制中,母线电压调节和功率分配问题一直主要研究对象。其中,直流下垂控制被广泛应用实现功率分配。但由于下垂控制存在自身的局限性,因此需要引入二次控制对其进行补偿,本文将针对直流微电网二次控
随着分布式光伏渗透率以及空调负荷高峰的攀升,配电网稳定运行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方面,用户侧配置电池储能系统形成微电网是有效的缓解途径,但尽管峰谷差价持续拉大,高成本下的储能净收益仍是电池储能系统配置的主要问题;另一方面,需求响应技术结合基于空调房屋热惰性的虚拟储能系统则是削减用户空调负荷、分担电池储能系统运行压力的有效途径。本文以含大量分布式光伏和空调负荷的区域用户为研究对象,拟在该区域构建智能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