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参与伊拉克战后国家构建研究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cguy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伊拉克战后国家构建为例,从“外源型”国家构建模式理论视角分析欧盟作为外部力量参与伊拉克战后国家构建的动因、行动及其效果,在扎实案例研究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国家构建理论的研究,并且反思欧盟这一特殊国际行为体在对外行动上的“五个悖论”的角色困境。
  战后伊拉克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开展国家构建,但是,伊拉克战后国家构建面临战后国内秩序被破坏、复杂的种族和宗派冲突、严重的腐败等国内问题,和叙利亚局势的蔓延、难民流入、境外势力的干预等外部因素的多方面的挑战。因此战后伊拉克没有独立开展国家构建的能力,需要国际社会的广泛介入来帮助伊拉克进行国家重建,欧盟作为伊拉克合作伙伴,也加入了伊拉克的国家构建中。
  欧盟在CSDP框架下先后派出欧盟伊拉克综合法治特派团(EUJUST LE X-Iraq)和欧盟伊拉克安全部门改革咨询团(EUAM Iraq)两个特派团参与伊拉克国家构建。欧盟在安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领域广泛地参与伊拉克国家构建。两个特派团任务以民事行动为主,重点在伊拉克法治、人权、文化保护等领域开展培训和咨询工作。
  欧盟伊拉克国家构建行动中的两次特派团任务,都受到伊拉克政府邀请和联合国授权,因此,欧盟作为外部力量参与伊拉克战后国家构建具有双重合法性特征。同时,欧盟参与伊拉克国家构建的行动中都体现了主张“安全第一”、注重法治能力建设、重视国际化及方法综合,强调建立对话与伙伴关系,尊重伊拉克的地方所有权的特征。
  从伊拉克和欧盟两个维度来分析欧盟参与伊拉克国家构建行动的效果发现,欧盟参与下伊拉克的国家构建在安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由于欧盟成员国之间缺乏一致性、设定的目标复杂、实现的路径繁琐,加上伊拉克内部复杂的种族冲突和未能全面开展的经济建设,及各国在伊拉克政策缺乏延续性等因素的影响,伊拉克国家构建行动并没有取得突破性的成果。作为外部参与者,欧盟虽然在伊拉克国家构建行动中促使成员国达成一致方面尚且不足,但是在政策制定上具有确定性和连贯性并促进了防务一体化的发展。
  通过研究欧盟伊拉克的国家构建行动发现,欧盟伊拉克国家构建行动仍然体现了欧盟危机应对的“五个悖论”角色困境,虽然“五个悖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欧盟的行动效果,但是欧盟采用非军事、综合性手段应对危机会对国际社会危机和冲突应对塑造了新的角色模式。伊拉克的国家构建也不能仅仅依靠外部力量的帮助,只有内外动力结合,提升伊拉克自身的建设能力,伊拉克国家构建才有可能尽快实现。
其他文献
预期违约制度是为避免合同履行中的风险而创设,对于减少因诱发实际违约造成的损失,及时解决合同纠纷,以及促进交易的安全性和效益性有重要意义.该文在对英美法预期违约基本理论及其与相关制度的比较研究基础上,比较、分析中国预期违约和不安抗辩权制度的规定,并结合中国合同法实践,提出对建立和完善中国合同法预期违约制度的构想.文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章"英美法关于预期违约的基本理论"和第二章"预期违约与相关制度的比
学位
在当前利益诉求多元化的国际社会,各国的价值追求也各有侧重。不同的价值理念潜在地影响着每个国家的政策与行为,使无政府状态下的政治博弈、经济摩擦、文化隔阂、军事较量层出不穷。因此,努力构建共同的价值理念,深化价值认同,成为共享时代机遇,共创美好未来的关键。这也是中国秉持人类相同的价值认知,着眼于当前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引导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方案落实的重点。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是集政治、经济、文明、生态等
在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认知的基础上,我国逐渐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基本经济制度。这个基本经济制度的最终确立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可以概括为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过程。在这个转型过程中,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多元化发展,逐渐创造出了适应于市场配置资源的所有制结构,包括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以及国有企业改革、混合所有制
学位
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追求的崇高价值目标。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公平正义问题依然面临严峻挑战。特别在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人类面临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的困境,迫切需要新理念新方案引领经济全球化朝着人类合作共赢,利益普惠、世界秩序井然的方向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为世界贡献的中国方案。而其中蕴含着的公平正义价值观是引领全球秩序变革的重要理念和能够被普遍接受的价值
全球化的发展不仅使各国利益融合加深,也使得全球性问题增加,任何一国都无法单独面对全球性问题的挑战,必须通过国际组织等多边平台参与全球治理、进行国际合作。当前全球治理体系面临多方面的缺陷和制约,需要各治理主体共同参与改革和建设。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国际责任不断加大,中国有意愿、有能力为世界作出更大贡献;广大发展中国家也希望看到中国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重要作用。本文研究的重点是中国为什么向国际组织
学位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取得了瞩目的成就,经济发展迅速,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军事、文化、社会民生方面也都取得巨大的成就。随着中国的迅速成长,中国以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姿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然而,在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过程中,尽管综合国力已经有了显著提高,特别是经济总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但是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却并未取得与此相匹配的地位。  当今,国际总体趋势为西方国家势力相对衰弱
习近平外交思想视角下的新时代中国国家利益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顺应国际环境的新变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潮流,在外交领域提出的关于中国国家利益观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对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等关系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一系列重大国家利益问题的根本认知。  中国国家利益及其内涵的发展演变伴随着中华民族从
作为全球安全治理的多边合作机制,上海合作组织自成立以来就对阿富汗局势保持着高度关注。随着法律制度和组织框架不断完善,上海合作组织在国际事务中越来越有参与感和话语权,尤其是在成员国最关切的阿富汗问题上。从美国发起阿富汗战争到奥巴马政府决定逐步撤军再到特朗普政府与塔利班和谈,阿富汗的国家安全部队始终未能撑起防务工作,这导致阿富汗问题逐渐演化为地区安全风险。以“三股势力”和毒品经济网络为代表的阿富汗问题
强制外交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常见外交概念,其通常运用于国与国之间发生的紧张外交事件中,较为强大的一国通过潜在的武力威慑与胁迫等各种手段,强迫实力较弱小的一国改变其外交方式与外交行为,从而达成强大当事国的外交目的。与传统外交手段相比,强制性外交通过制裁、胁迫、威逼利诱等手段,既可以对对方提出强硬的外交要求,又可以以不诉诸大规模武力冲突的最小成本达成最优外交效果。自冷战结束以来,美国的全球霸主地位使其不用
学位
近年来,随着中国、印度等为代表的亚洲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崛起,全球政治、经济的中心开始逐渐由大西洋向印太地区转移,印太地区已经成为当前大国利益汇聚与地缘政治博弈的重点区域,“印太”已经取代“亚太”成为最炙手可热的地缘政治新概念。印太地区国家间政治经济依存度的上升、大国权力重心的转移、各国国家战略利益的考虑以及印太地区新兴大国的崛起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印太”地缘政治概念的兴起。随着特朗普政府“印太战略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