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河口大型底栖动物及其优势种探讨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ozhz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底栖动物是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生态系统结构,体现生态系统功能方面均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长江河口为研究基地,依托翔实可靠的第一手调查资料,聚焦于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的生态学研究。根据不同研究的需要,扩展了长江河口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的范畴,将优势种划分为不同类型,确定相应的种类,探讨其相应的生态学特点;总结归纳了长江河口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与分布,以期为河口大型底栖动物资源的科学管理与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整理,核实,补充和完善了长江河口大型底栖动物名录。该名录含大型底栖动物126种(5种鉴定到属),隶属5门8纲22目71科101属(不含底栖昆虫)。其中腔肠动物1种,环节动物13种,软体动物37种,甲壳动物73种,棘皮动物2种。纠正历史错误鉴定4种、增补长江口新纪录30余种。并据此名录测算了长江河口大型底栖动物的分类学多样性。 2.按不同研究的需要拓展了长江河口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的范畴,将优势种划分为3种类型性,确定相应的种类,探讨其相应的生态学特点。 a.定义在整个河口,密度占优势的种类为优势种Ⅰ,服务于整个长江河口大型底栖动物的资源研究。确定其种类为: 潮间带:硬爪始根钩虾Eohaustorius cheliferus、拟沼螺Assiminea sp.、谭氏泥蟹Ilyoplax deschampsi、河蚬Corbicula fluminea、堇拟沼螺Assiminea violacea、无齿螳臂相手蟹Chinomantes dehaani、光滑狭口螺Stenothyra glabra、绯拟沼螺Assiminea latericea,8种;潮下带:安氏白虾Exopalaemon annandalei、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秀丽白虾Exopalaemon modestus、河蚬Corbicula fluminea、狭颚新绒螯蟹Neoeriocheir leptognatha、黑龙江河篮蛤Potamocorbula amurensis、安氏类闭尾水虱Cleantioides annandalei、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9种,共计16种。 通过比较分析,从资源学角度认为,相对于潮下带而言,潮间带为优势种Ⅰ更为重要的分布区域。 b.定义在特定群落中占优势的种类为优势种Ⅱ,服务于长江河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研究。确定其种类为: 潮下带:安氏类闭尾水虱Cleantioides annandalei-河蚬Corbicula fluminea,安氏白虾Exopalaemon annandalei-河蚬.Corbicula fluminea,狭颚新绒螯蟹Neoeriocheir leptognathus+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安氏白虾Exopalaemonannandalei+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纵肋织纹螺Nassarius variciferus,狭颚新绒螯蟹Neoeriocheir leptognathus+安氏白虾Exopalaemon annandalei,红带织纹螺Nassarius succinctus-小荚蛏Siliqua minima;潮间带:河蚬Corbicula fluminea→谭氏泥蟹Ilyoplax deschampsi→0,河蚬Corbiculafluminea→谭氏泥蟹 Ilyoplax deschampsi→无齿螳臂相手蟹Chinomantes dehaani,河蚬Corbicula fluminea→谭氏泥蟹Ilyoplax deschampsi+拟沼螺Assiminea sp.→无齿螳臂相手蟹 Chinomantes dehaani,彩虹明樱蛤Moerella iridescens→拟沼螺Assiminea sp.→尖锥拟蟹守螺Cerithidea largillierli,硬爪始根钩虾Eohaustorius cheliferus→0→0,日本旋卷蜾赢蜚Corophium volutator+河蚬Corbicula fluminea→拟沼螺 Assiminea sp.→无齿螳臂相手蟹Chinomantes dehaani,硬爪始根钩虾Eohaustorius cheliferus→拟沼螺Assiminea sp.→无齿螳臂相手蟹Chinomantes dehaani,0→拟沼螺Assiminea sp.→无齿螳臂相手蟹Chinomantes dehaani,微小螺Elachisina sp.→拟沼螺Assiminea sp.→尖锥拟蟹守螺Cerithidea largillierli,托氏虫昌螺 Umbonium thomasi--硬爪始根钩虾Eohaustorius cheliferus→0→0,河蚬Corbicula fluminea→谭氏泥蟹Ilyoplax deschampsi+拟沼螺Assiminea sp.→0,中国绿螂 GlaIAconome chinensis→拟沼螺Assiminea sp.→尖锥拟蟹守螺Cerithidea largiHierli,中国绿螂Glauconome chinensis→拟沼螺Assiminea sp.→多齿围沙蚕 Perinereis nuntia。通过与相关的环境因子的综合分析,表明对于潮下带大型底栖动物而言,盐度是决定其种类数量、群落结构的主导因子;对于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数量、群落结构而言,各环境因子起综合作用,并无显著的主导因子。 c.定义延河口梯度几乎全程分布的广盐性种类为优势种Ⅲ,服务于长江河口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的扩散、分布、演变等研究。确定其种类为: 潮下带:狭颚新绒螯蟹Neoeriocheir leptognatha;潮间带:日本旋卷蜾赢蜚 Corophium volutator,圆锯齿吻沙蚕Dentinephtys galbra及绯拟沼螺Assiminea latericea,共计4种。 通过以圆锯齿吻沙蚕为例的生态学研究,推论该种类为河口沙洲成陆过程的早期登陆种类,亦可作为河口地区的标志性种类。 3.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Ⅱ演变研究。结果表明,较短时间尺度的变化——季相变化是基于动物生活史的普遍规律即动物行为对环境的适应(温度、日照等)形成的。在较长时间尺度下,优势种Ⅱ未发生重大变化,表明河口潮间带湿地低、中、高潮滩发育完成后,各潮区优势种Ⅱ形成,有一定的稳定性,在无人为干扰下不会随时间发生较重大的改变;而伴随成陆过程,较为适应陆生的底栖动物(昆虫幼虫等)迁入,是造成种类组成、分类学多样性变化的主要因素。人为干扰会引起优势种Ⅱ的增加,表明长江河口蕴含着一定数量的固着型、附着型大型底栖动物幼体,在相应区域一旦出现它们所适应的基质,这些固着型、附着型的大型底栖动物就有机会成为优势种Ⅱ。通过时空互换的方法,达到预测新生沙洲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Ⅱ演变趋势的目的,而实际上,演变进程为一个较长时间尺度的过程。
其他文献
药物水溶性、渗透性和稳定性等性质是影响药物固体口服制剂的关键因素,许多候选药物由于水溶性、渗透性和稳定性达不到上市药物的要求而被淘汰.因此,提高药物的水溶性、渗透
在生物材料形成过程中,有机基质和无机矿物相间可以通过有序结构获得最优化的功能性能.通过有机-无机自组装从下至上的仿生途径被认为是最接近生命体也是最有效的功能材料合
本工作主要研究小角散射在溶液自组装体系结构原位表征方面的应用.利用小角中子散射对聚合物极稀溶液中组装形成的结构进行了研究,证实小角中子散射可以用于极稀溶液体系多尺
多线南蜥(Mabuya multifasciata)是一种体型中等的热带卵胎生石龙子科蜥蜴,主要布于中国南部(台湾,海南,广东和云南)、印度、缅甸、泰国、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
本文着重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研究生物分子在周期性纳米有序结构的分离和输运情况。采用COMSOL多物理耦合软件中的粒子追踪和稀物质传递模块耦合流场和电场,分别从微观和宏观上
随着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的不断消耗,现有的以石油和煤炭为基础的传统能源将会逐渐枯竭。世界各国家为了保障自身能源供应,确保本国经济发展,先后寻找替代能源尤其是可再生性能源
以河南地区典型的冬小麦-夏玉米两熟制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避开传统的纯培养方法,采用PCR-DGGE方法,分析了小麦四个生育时期以及玉米四个生育期三个不同土壤深度的细菌群落变化
过去20多年里,基于同步辐射的X射线吸收谱在分子材料研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归因于吸收谱在获取金属离子的氧化态、局域结构、近邻配位原子、吸附分子等重要信息方面发挥
基于驻极体的表面电荷图案化方法,提出了利用驻极体表面微米级的静电荷图案产生的电场诱导聚合物的组装.分别采用在不同荷电原理的二氧化硅和铌酸锂驻极体上制备出具有微米和
化学修饰石墨烯从结构上可看成是二维共轭双亲性大分子,从而是独特的自组装基元.本项目系统研究了化学修饰石墨烯的大分子性质及其自组装行为.建立了各种石墨烯可控组装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