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透储层测井成岩相及关键参数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2260ygl22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演武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通过对主力产油层的研究表明,三叠系延长组砂岩油藏为低渗透油藏,成岩相是控制该地区油气成藏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解决测井技术在低渗透储层中面临的“低对比度、低适应性”和“非线性”的难题,实现对大范围未取心地层实现准确的成岩相判别,进而达到对储层关键参数准确评价的目的。本文以沉积学、储层沉积学、测井地质学及石油地质理论为指导,利用岩心观察、薄片及铸体薄片鉴定、X-衍射分析、压汞测试和扫描电镜等多种测试分析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演武地区三叠系延长组8段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微观孔隙结构、成岩相及测井成岩相等方面进行了综合研究,取得以下主要成果及认识:演武地区延长组8段储层沉积时地势平缓,构造稳定,为一套三角洲平原沉积,三角洲平原、前缘及前三角洲沉积连续性较好,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主体、河道砂坝、水下分流河道间和水下分流河道侧缘等沉积微相。物源方向为西南向,砂体分布广、厚度大、延伸远。延长组8段砂岩的成分成熟度较低,其中以细粒长石质碎屑砂岩为主,岩屑质长石砂岩少量,次长石岩屑砂岩、次岩屑长石砂岩、岩屑砂岩偶见。填隙物主要为泥质、碳酸盐胶结或交代物,偶见浊沸石及黄铁矿。填隙物主要充填在颗粒间的原生粒间孔中,在其含量较高的砂岩中,储层物性通常较差。长8段砂岩储层在成岩演化过程中,经历了压实、胶结和溶解等成岩作用,砂岩微观表现出原生粒间孔残留和次生孔隙大量发育的特征。溶解作用所产生的大量次生孔隙是储层物性改造的主控因素。物性分析显示目的层内孔隙度主要为3.21%~12.1%,渗透率分布在(0.1~4)×10~(-3)um~2;储层非均质性较强;为典型的低渗透储层。依据铸体薄片、普通薄片、扫描电镜及高压压汞等综合分析,将孔隙结构划分为大中孔中喉型、中孔细喉型、小孔细喉型和微孔微喉型等四种类型,其中中孔细喉型和小孔细喉型孔隙结构在研究区长8段储层内发育最为普遍,为主要的孔隙结构类型。基于数据包络法(DEA)实现了成岩相定量评价。根据演武地区长8段储层沉积成岩作用和控制储层物性的主要胶结物类型、产状等分析,划分出5种类型成岩相:绿泥石衬边弱溶蚀成岩相、不稳定组分溶蚀成岩相、压实致密成岩相、高岭石填充成岩相和碳酸盐胶结成岩相。并认为绿泥石衬边弱溶蚀成岩相、不稳定组分溶蚀成岩相为建设性成岩相;压实致密成岩相、高岭石填充成岩相和碳酸盐胶结成岩相为破坏性成岩相。将演武地区延长组8段储层成岩相和测井响应特征进行对比分析,选用中子测井、密度测井、自然伽马测井、电阻率测井及中子-密度视石灰岩孔隙度差测井曲线作为测井成岩相的评价参数,并利用灰色理论分析方法实现了测井成岩相的识别和评价。将测井成岩相的评价结论与岩心分析对比检验,符合率达到88%。依据成岩相与孔隙结构的关联性分析,将各类成岩相储层作为砂体孔隙结构和物性参数的评价单元,并引入储层品质指数(R_(QI))作为宏观与微观参数的过渡系数,建立了基于成岩相约束的利用常规测井数据进行孔隙结构参数、储层物性参数评价的新方法;提高了利用常规测井数据评价孔隙结构参数、物性参数的解释精度。认为砂层厚度、孔隙度、渗透率、最大进汞饱和度、孔隙半径、变异系数、含油饱和度和排驱压力等特征参数可以反映了储层质量优劣,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实现了研究区长8段的储层综合评价,预测出研究区延长组8段发育三个最有利区带。本文针对低渗透储层关键参数测井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较为有效的解决办法,为低渗透储层关键参数的测井评价提供了技术支持。
其他文献
密云水库作为北京重要饮用水来源,政府部门对其水资源安全保护上升至战略层面,并且划定禁止建设区来限制生态保护区内农民的生产活动,使生态保护区内失地农民收入水平、土地利用行为、社会保障等诸多方面受到影响。  经实地走访对2013年生态保护政策实施前后密云水库生态保护区内各类土地数量进行对比,得出:保护区内耕地、园地等农民使用的土地减少,非农建设用地面积变化不大,林地和未利用土地面积增加较多。其中耕地人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老年人口增多,家庭结构小型化及人口流动等已经成为冲击中国传统家庭养老基础的重要因素。此外,由于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机构养老在中国发展也是面临重重阻碍。因此,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政府大力推动居家养老业的发展,弥补机构养老和家庭养老的不足。但是由于中国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探索时间较晚,体系不成熟,在实施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本文以菏泽市居家养老服务为研究对象,从居家养老
本文使用了公益导航项目组对农村留守老人调查资料的分析,归纳总结了农村老人在四个方面的需求:“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生有质量、逝有尊严”。  然而,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农村家庭结构和居住类型的变化对家庭养老功能的实现提出了挑战,农村老人在经济供养层面首先面临着“养儿难再防老”以及养老金收入有限下的沉重自我供养负担。  通过对农村家庭养老困境的反思,发现,在目前农村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的情况下,在资源相对较少
2009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这标志着中国新一轮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拉开了帷幕,此后的几年中,不断有宏观层面的政策规划对中国医疗卫生资源的总体供给水平提出了要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成果逐步呈现,如何能够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保障需求的同时又能增进其对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成果的“获得感”成为重要的研究议题。到目前为止,新一轮的医疗卫生体
国务院在《“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中提出,中国在2020年全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增至2.55亿人口,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增至约1.18亿人口,作为空巢特殊形式的独居,规模也将进一步扩大。而目前中国关于独居老人的养老服务仍处于萌芽阶段。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农村独居老人是比城市独居老人更为弱势的群体,优先为农村独居老人提供符合养老需求的养老服务供给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研究以河北
国家老龄办公室发布的《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指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人口老龄化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城乡倒置。目前,农村的老龄化水平高于城镇1.24个百分点,这种城乡倒置的状况将一直持续到2040年。”伴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大量农村青壮年来到城市打工,农村空巢家庭愈发增多,根据国家老龄办公室的统计,中国农村地区近一半的老年人属于空巢老人。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遭受冲击,“老有所养”失去了更多
学位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形势日益严峻,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受到各界学者广泛关注,谈到社会经济地位对老年人健康水平的影响,以往文献多关注两者之间的直接因果关系,却缺乏对中间机制的讨论。而研究中间机制可以更好的为制定相关政策干预提供依据。因此,本文结合国内外的文献研究,运用logit模型的方法,对社会经济地位影响老年人健康水平的中间机制进行分析,并深入探讨该影响的城乡异质性问题。  本文使用CFPS2016年的数
学位
我国农村低保制度于2007年全面建立,迄今为止已执行了12年,作为保障农村特困人口基本生存权利的最后一道安全网,为维持极低收入农民的基本生活水平,维护农村地区的和谐稳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农村低保政策执行的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与矛盾,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低保对象的瞄偏及漏瞄问题。  本文采用个案研究法,选取了山西省Z村这个国家级贫困县的一类贫困村进行实地走访调研,通过研究文献、现场观察
2009年4月6日,新医改的消息发布,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将作为公共产品提供给全国人民,由全国人民共享。新的医疗改革方案对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投入比例有明确要求,与此同时要求省级政府担负更多的保障义务,因此从地方政府角度出发考察新医改财政投入在新的医疗改革中的实际表现,便于我们对省级统筹下的新的医疗改革效果进行考察,也有助于我们理清新医改下一步该如何进行深化的思路。  本文首先是针对论题研究内容的相关
学位
贫困一直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数十年扶贫攻坚工作的开展,我国低收入农户数量已大幅减少,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贫困农户数量仍然十分可观。为确保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顺利实现,脱贫致富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程中的重要环节。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攻坚期、深水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就必须实施精准扶贫,而精准扶贫成效的重要保障在于基层组织具体实践中的规范化。基层组织在执行工作实践中长期存在扶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