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混淆词“孔”“眼”“洞”“坑”辨析及其对外汉语教学设计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rpheu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易混淆词的教学,既是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难点,也是重点,因此在词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选取“孔”“眼”“洞”“坑”为研究对象,尽管这四个词不是同义词或近义词,但对于留学生来说却是一组易混淆词,在学习和交际的过程中会出现大面积的混淆现象。因此,以外国人的眼光来审视这组易混淆词,非常有必要进行深入地研究。本文首先调查留学生关于“孔”“眼”“洞”“坑”的使用情况,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然后从语法、语义、语用三个层面进行对比分析,发掘使用规律;最后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本文将本体研究成果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中,并且基于此设计了一个教学方案。全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章,绪论。介绍了本文的选题缘由、研究现状及意义、研究理论及研究方法、语料来源。第二章,易混淆词“孔”“眼”“洞”“坑”的测试调查。主要包括考察对象、测试样卷、测试过程、测试结果及统计及分析、混淆原因分析等内容。第三章,易混淆词“孔”“眼”“洞”“坑”的对比分析。从语法、语义和语用三个层面对易混淆词“孔”“眼”“洞”“坑”进行对比分析。语法上,首先描写了“孔”“眼”“洞”“坑”的构词方式及词库,然后考察了“孔”“眼”“洞”“坑”的动宾句法组配和定中句法组配情况;语义上,我们首先对比分析了“孔”“眼”“洞”“坑”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释义,然后采用义素分析法进行义素分析,提取相同性语义特征和区别性语义特征,最后我们对隐喻意义进行了对比分析;语用上,分别讨论了“孔”“眼”“洞”“坑”的指称功能,辨析用法异同。第四章,易混淆词“孔”“眼”“洞”“坑”的对外汉语教学设计。将本体研究的成果,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之中,撰写了一个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方案。第五章,总结。包括本文的研究工作、本文的创新之处以及。
其他文献
本文以“比如”“比方”“比如说”“比方说”四词为研究对象,主要从语义、句法和语用三个方面来进行具体考察研究,以此为基础分析留学生在使用这四词的典型偏误,并将此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结合起来,提出了相对的教学建议。本文第一章为绪论,主要说明文章的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概述了目前学界有关于列举标记的研究,并阐明了本文的研究思路与语料来源。第二章从语义、句法、语用三个平面对四词进行了具体的研究分析。分别在
近义词是汉语教学中丰富的语料来源,它的存在使汉语的表达精准且多样,同时近义词的准确使用也是衡量学习者汉语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学习者对近义词的使用容易产生偏误且偏误颇多。相较词汇本体研究而言,国际中文教学中近义词的范围更加宽泛,近义词辨析对学习者来说是很难掌握的,因此近义词教学一直被国际中文教学界看作重点和难点,也是国际中文教学中无法回避的问题。教材作为汉语学习的重要工具和
在信息技术背景下,互联网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为教育提供了信息化发展的新走向。基于"中囯式托育难题"的社会背景,文章在分析"互联网+"应用于幼儿园托育服务现实诉求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政府、幼儿园、家庭和社会的多元供给体系出发,提出了"互联网+"技术在幼儿园托育服务中的可行性路径及其使用限度。
汉语中存在大量含有相同语素的词(同素词),在意义和书写形式上都有相同之处,汉语学习最容易发生混淆。在对外汉语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留学生对“害”类同素词语的混淆频率较高,目前“害”类同素词的本体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研究都比较少,研究对象较为分散,缺乏系统性偏误探究。因而,研究选取《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收录的“害”类同素词语,基于语料库对其混用情况、混淆程度进了考察,确定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易混
作为20世纪最具独创精神的文学大师之一,塞缪尔·贝克特在戏剧创作中突破了比利时先锋派剧作家莫里斯·梅特林克的创作局限,实现了其未能完成的戏剧构想,即静止戏剧的创作。本文以《终局》一剧为例,重新审视贝克特的戏剧作品,从剧本创作与舞台表演两个方面详细阐释贝克特如何将静止戏剧变成可能并推向艺术的高峰,同时进一步分析其静止戏剧所体现的哲学思想和美学价值。
媒介考古学是媒介研究的新方向,本文与该领域的前沿学者埃尔基·胡塔莫教授展开对话。在对话中胡塔莫教授梳理了其进入媒介考古学的路径,分析了媒介考古学的谱系和价值,有助于学者深入理解媒介考古学,明晰其理论渊源、发展脉络、涉及领域,展开具有自身特色的媒介考古学研究。
2022年1月12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数字经济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的通知,数字经济的发展推动着各个行业向数字化转型,财务也正处于数字化转型的巨大变革点:一方面,随着线上与线下的融合加快,传统的以事后处理为核心的财务运行模式因无法匹配前端现代化的管理需求而面临变革,企事业单位需要实现对更广泛业务的数字化处理,以适应前端业务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技术不断革新,经济波动周期趋于缩短,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增
本文围绕广州美术学院建筑艺术设计学院“园林美学与设计”课程教学,以“意趣”为切入点,借鉴戏剧表演中的方式和观念,强调基于体验和身体力行,设置多层次和环节的训练方法,以达成物我混一的入境式学习状态,以体现传统文化、地域特征和当代生活的相互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