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架桥在城市中扮演着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角色,然而其附属空间却往往容易被忽略,成为城市中的“灰色空间”。本文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对高架桥附属空间中使用者的类型、行为模式以及场所人性化设计的评价标准与设计内容进行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综合分析高架桥附属空间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空间的景观特性等内容,界定本文的研究方向与目标。(2)结合环境行为学等相关理论,探索福州市高架桥附属空间使用者行为模式,总结使用者行为与时间、场地之间的相关性。(3)结合使用者行为研究、相关文献研究成果及相关专家意见,确定高架桥附属空间人性化设计的各项指标元素,建立高架桥附属空间人性化设计评价体系模型,分析总结不同类型高架桥附属空间设计重点。(4)通过实证研究检验高架桥附属空间人性化设计评价体系的科学性与可行性,总结评价对象人性化建设不足之处。(5)结合高架桥附属空间人性化设计评价体系与实证数据研究成果,从设计层面提出城市高架桥附属空间人性化设计内容,为今后城市高架桥附属空间人性化设计的实践工作提供参考。本文研究的创新之处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在对高架桥附属空间的行为研究方面,以往的研究文献通常是在观察的基础上主观分析总结使用者的行为,而本文采用行为地图以及问卷调查的方法获取空间中使用者类型数据与行为数据,更加客观与科学。(2)从使用者的角度和人性化的基础出发,首次建立高架桥附属空间人性化设计评价模型,并应用于不同类型的高架桥附属空间。 (3)结合高架桥附属空间人性化设计评价模型,提出人性化设计的内容。认为高架桥附属空间的营造应与周围用地相结合,注重空间布局,以使用者的需求与体验出发,注重场所的生态效益,创造真正人性化的高架桥附属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