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杂纤维增强全轻混凝土性能的试验研究

来源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m4091989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轻骨料混凝土中使用轻砂代替普通砂配制成的全轻混凝土,相比轻骨料混凝土它不仅具有较低的表观密度,而且兼有轻骨料混凝土的一些优点,如轻质高强、保温、隔热、隔音及良好的抗震性能等。但是,全轻混凝土也体现出抗拉、抗剪强度低,强度越高脆性越大等缺陷,这些都限制了全轻混凝土的广泛使用。本文分析轻骨料混凝土材料良好的应用前景、单掺纤维轻骨料混凝土的优缺点的基础上,阐明对混杂纤维全轻混凝土的系统研究的必要性。   本论文在结合以往钢纤维、聚丙烯纤维轻骨料混凝土试验结果的基础上,选用特定尺度的钢纤维和聚丙烯纤维,进行混掺试验。对混杂纤维全轻混凝土的干表观密度、力学性能、抗裂性能和弯曲韧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力学性能试验包括立方体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和抗折强度。通过试验,分别分析了钢纤维或聚丙烯纤维在纤维掺量变化时对混杂纤维全轻混凝土各项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掺入聚丙烯纤维对控制混凝土的低干表观密度有一定效果,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随着聚丙烯纤维的增多而略有降低,劈裂抗拉强度随着聚丙烯纤维的增多而有所提高,而抗折强度受聚丙烯纤维的含量影响较小,另外,聚丙烯纤维的掺入能够提高钢纤维全轻混凝土的抗裂能力。当钢纤维含量逐渐增多时,混凝土的干表观密度和立方体抗压强度有所提高,劈裂抗拉强度和抗折强度则有明显的提高。钢纤维和聚丙烯纤维都对混凝土弯曲韧性产生的是正效应。   本文的试验结果可为钢—聚丙烯混杂纤维全轻混凝土今后的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结构荷载等级的提高,桥梁、吊车梁等钢筋混凝土结构使用年限的延长,结果导致结构损伤增多,结构自身的承载力下降,使用性能逐年恶化。需要一种即经济又有效的加固
弦支穹顶结构在强震下的性态和强震下的动力性能是结构分析中的重要课题。目前,理论上仍有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计算模型中采用过于简单的钢材本构关系,从而导致动力失效模
随着水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人们开始追求高效绿色的污水处理技术。厌氧氨氧化技术是近年来出现的一项新型脱氮技术,它克服原有生物脱氮技术的高能耗、低效率、CO2排放量大等
学位
由于轻质高强材料和大跨结构在车站、体育场看台和健身房等公共建筑的应用,楼盖体系的竖向自振频率越来越低,质量和阻尼也越来越小,有节奏运动引起的楼板振动舒适度问题日益
建筑倒塌破坏时材料自身缺陷带来的影响一直是结构设计中的盲区,因为材料的随机性与各向非均质性给设计初期去控制这个指标带来了难度。从512绵竹与都江堰的现场观察来看,很
高速铁路对线下基础的沉降特性及承载力要求很高,桩基础沉降比较小,而且较为均匀,因而被广泛采用。但是由于钻孔灌注桩存在固有缺陷(桩底沉渣和桩侧泥膜),导致桩端阻力和桩侧
本文以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为研究背景,通过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手段研究了裂隙岩体在热一水耦合作用下的特征。主要工作包括:(1)大尺度裂隙岩体模型。利用采自甘肃北山的18块
电力系统是生命线工程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的工作状态关系到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能否正常进行。然而,电力系统分布广大、组件复杂的特点,决定了它容易遭受地震破坏。电力系统一旦发生破坏,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及次生灾害,同时也给震后应急救援工作带来巨大困难。分析电力系统在地震作用下网络的工作性能,是减轻地震灾害影响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针对电力系统震后连通性和可靠性开展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介绍图论中图
多重组合剪力墙的抗震研究,国内外学者和工程界一直十分关注。本文结合大连国际会议中心抗震设计的需要,对该工程中核心筒的墙体进行了抗震性能研究,为该工程的合理设计提供
学位
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已成为世界性发展趋势,并以此作为衡量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在未来十几年内,北京浅层地下空间将得到充分开发,并向深层地下空间发展,北京地区已经迎来了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