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秘密案件刑民交叉问题研究

来源 :山东政法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sl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刑法修正案(十一)》对侵犯商业秘密罪进行修改之后,侵犯商业秘密罪与商业秘密侵权行为在商业秘密的定义、侵权行为类型这两方面在法律规定上已经没有什么差别,“情节严重”成为界分侵犯商业秘密案件刑民责任的主要标准,这种规定加剧了商业秘密案件刑民界限的模糊程度。因此本文对商业秘密案件的刑民交叉问题进行探讨,以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些许参考,具体来讲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刑民交叉与商业秘密理论概述,分别对刑民交叉与商业秘密展开论述。在刑民交叉部分,论述刑民交叉的概念,明确刑民交叉研究的基础是基于同一事实竞合的情况;基于法秩序的统一原理论述刑民交叉的理论基础;将刑民交叉分为民事侵权行为、合同行为、不当得利或无因管理分别与犯罪行为的交叉这三类展开论述。在商业秘密部分从商业秘密的定义、属性、商业秘密的刑民认定三个方面展开,主要论述了商业秘密属于知识产权原因,在商业秘密的刑民认定这里论述了认定商业秘密的刑民标准一致性的理由。第二部分主要论述了商业秘密案件刑民交叉的实体问题,分为认定损失数额刑民不分、刑民行为类型设定同一化两部分。刑法和民法追求的目的和价值规范是不同的,商业秘密民事侵权与刑事损害不是同一个概念,因此民事诉讼中计算损失数额的方法不能直接用于刑事诉讼中。本文将刑法中规定的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按照非法获取、非法获取并使用、违约使用、间接侵犯四类,对于这四类行为本文认为应当坚持刑法的谦抑性和刑法的二次法理论,采取与民法不同的认定策略。第三部分主要论述了商业秘密案件刑民交叉的程序问题,分为刑民先后之争、前诉生效裁判的效力之争、刑民证明的冲突三部分。刑民先后之争对先刑后民与先民后刑这两种模式展开论述,先刑后民模式是处理商业秘密刑民交叉案件普遍采用的一种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可以对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进行有效的规制但也存在法院级别管辖错位等问题;先民后刑模式可以解决一些先刑后民的缺点,但因为没有规定可以采取强制措施反而不利于商业秘密权利人维护自己的利益,因此这两种模式均存在各自的优缺点。前诉生效裁判的效力之争的根源是刑民诉讼中不同的证明力标准,本文分三种情况展开论述。刑事诉讼中的证明标准高于民事诉讼中的标准且商业秘密与侵权行为的认定这两方面刑事法律规范和民事法律规范给出了不同的证明责任,在诉讼中容易产生刑民证明的冲突。第四部分主要论述刑民交叉视角下商业秘密保护的完善路径,分为实体和程序两部分。实体部分主要论述了根据商业秘密的三性认定损失数额、限缩刑事行为类型、明确情节严重非数额要素认定、考量法益平衡的标准四方面。损失数额的认定从商业秘密的非排他性、商业秘密价值的市场性、侵犯商业秘密罪的法益侵害性角度出发展开论述;情节严重属于较为开放的认定要素,本文将情节严重分为可量化的因素数额与不可量化的非数额要素分别进行论述,非数额要素主要论述了行为人的身份、主观状态等;本文认为为了更好的界分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刑民责任,应当注意考量刑民法益平衡。在程序部分,本文认为应当在坚持三审合一的模式下依照商业秘密刑民交叉案件的具体情况决定采取先刑后民或先民后刑;前诉生效裁判的效力由后诉的证明标准决定;针对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中不同的证明标准和证明责任分配,应当在三审合一模式下分诉讼阶段适用刑民证明规则。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城市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人希望回归田园生活,感受大自然的风光,这也不断促进了乡村旅游的发展,但由于管理不善、经验不足,也使乡村旅游发展面临困境。文章通过分析当前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定的建议,以期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可持续性发展。
沈从文1930年代创作的《湘行书简》《湘行散记》和《湘西》,运用地理叙事的手法绘制出了一幅幅色彩斑斓的湘西风情图。对读这三部散文集可发现,虽然它们的描写对象同为湘西,但地理叙事的具体方式却各异其趣:《湘行书简》将绘画笔法贯穿地理叙事,通过文图互证,表达了作家的故土情与相思意;《湘行散记》以时光流转为线索,用想象勾连现实,在今昔对比之中显示出湘西历史的“常”与“变”;《湘西》则以空间变换为脉络,选取
能源行业不仅是人为因素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部门,气候变化的影响也为全球能源系统带来巨大风险和不确定性。气候变化影响能源禀赋、生产、运输、需求与高峰负荷。介绍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国际能源组织、美国和欧盟等能源气候变化适应对策进展,梳理中国能源气候适应政策现状与进展。提出未来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建设现代能源体系进程中,应加强能源供应领域气候风险管理,保障能源重大工程和基础
在数字化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模式与以往相比有了较大转变。数字化背景下的财务管理工作,更加注重将数字化技术与财务管理相互结合,实现财务管理工作当中的信息技术应用,打造新型的财务管理体系,注重将网络优势资源应用于财务管理,实现财务管理效率提升,推动内部控制中业财一体化管理以及全面预算的全面运用,为企业的决策以及风险控制提供支持。因此,研究数字化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创新内容,注重解决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
人工智能作为一般通用技术的变革意义,决定了人工智能治理风险的普遍性和治理工具的多样性。利益相关方从不同视角展开的治理改革探索,尽管能够局部揭示特定治理风险的内涵,以及特定治理工具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但鲜有研究在整体上勾勒出人工智能治理问题的全貌,以及与之匹配的治理工具体系。考虑到人工智能治理理论发展的不完善,通过理论演绎以构建人工智能风险框架进而发展治理工具的思路存在局限。本文转而聚焦政策实践,基于
语言的建构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部分。本文以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为例,探寻语言建构与语文要素、支架搭建、学习活动等三方面的关系,有效地促进学生课堂中的语言建构。
现代化技术手段因其透明化与清晰性,引发了城市基层治理的深刻变革。既有研究多关注技术手段如何为基层治理赋能,忽略了可能伴随技术刚性而来的一系列治理风险。基于组织社会学新制度主义视角,本文建立“制度-技术”二维框架,引入“制度弹性”概念,对A市和K市两个街道网格化管理实践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技术具有刚性“放大镜”作用,其实现时滞性、运用留痕性、传播覆盖性会分别放大制度结构固化、规则硬化、内容僵化等刚性
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加快了大型集团企业的发展速度,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的构建加快了企业财务管理体制变革的步伐,以此为基础积极应对不断变化的国内外经济环境,这一变革使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更加高效化、集中化,更夯实了企业价值创造的基础。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使得企业的管理成本大大降低得同时全面提升了企业运营效率,但是在构建过程中隐含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如:缺乏健全的业务流程、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