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的大力实施,海洋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对于无居民海岛的开发利用也逐渐步入人们的视野。而大部分无人海岛气候恶劣,常年处于高湿高温大风的环境下,建筑物室内空调关闭后,自门窗缝隙渗透进入的室外热湿空气极有可能导致围护结构内表面出现结露现象,不仅严重影响居住环境的舒适性,还会造成卫生和安全隐患。本课题应用CFD方法,对渗透空气作用下海岛生活舱围护结构内表面的结露程度进行研究,提出防止结露的措施并对不同方案进行简要分析比较,对海岛生活舱后续设计研究提供指导和依据。首先,基于流动过程中质量、能量和动量守恒方程,建立了渗透空气作用下生活舱室内温湿度场的数学模型,包括控制方程组和相应单值性条件;选择合适的湍流模型,并介绍模拟计算的求解过程。其次,设计并进行了验证性实验,获得了多组实验数据。依据实验工况设置单值性条件,针对实验房间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比较实验测试值与模拟值,验证了所建数学模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最后,采用经过验证的数学模型,结合海岛生活舱项目的实际情况,模拟研究了渗透空气不同参数,包括渗透空气的温度、含湿量和室外风速等,对生活舱内表面结露程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止结露的措施,比较了两种防结露空调运行方案的能耗。研究结果表明:在夏季的海岛上,空调关闭后室外热湿空气渗入的情况下,生活舱内表面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结露现象,当渗入空气参数为38℃、43g/kg_干时结露情况最严重;生活舱立墙与立墙、立墙与天花板的交界处和墙角部位的内表面始终存在结露现象;在生活舱天花板内表面,温差等值线呈“花瓣”型分布,在室外风速较大时“花瓣”朝远离渗风入口的山墙方向倾斜;生活舱立墙内表面易结露区域随时间发生转移,在迎风墙体内表面上表现为从靠近门窗处向远离渗风入口的部位转移,在背风墙体内表面上呈由中间向两侧转移的趋势,但在天花板内表面上,“花瓣”中央区域壁面温度与空气露点温度只差始终更大;在模拟结果的基础上划分出引起结露的室外空气状态区,并提出采用防结露涂料和空调持续运行两类防止结露的措施,经过对空调方案能耗的计算和对比,发现仅开启新风保持室内正压方案的能耗小于仅进行室内回风循环除湿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