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与《温病条辨》方剂配伍比较研究

来源 :中国中医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bings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方剂是中医药学理、法、方、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和手段,其配伍理论蕴含着深刻的科学内涵。《易·系辞传》所说:“方以聚类”。方剂针对疾病的病机,将多种药物按照一定规则进行配伍组合,形成协同互济,功效主治合一的有制之师,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方剂是中医学整体观思维的具体体现,方剂配伍规律是现代中医药研究的难点和亟待研究解决的学科前沿关键问题之一。   传统方剂配伍理论是现代方剂配伍规律研究的基础。伤寒方剂与温病方剂分属“经方”和“时方”两大流派,二者具有比较鲜明的特色,是方剂学中的重要内容。本文以《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方剂配伍理论为基础,以《伤寒论》方剂与《温病条辨》方剂为研究对象,从伤寒与温病病因病机、传变规律、辨证论治体系、选药原则、用药剂量、制方特点等方面,对《伤寒论》与《温病条辨》方剂进行系统比较,总结、归纳和概括《伤寒论》方剂与《温病条辨》方剂配伍特点,从而丰富中医方剂配伍理论。   通过对方剂和配伍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的系统梳理,从整体上把握对方剂和配伍的科学内涵,从而为开展伤寒方剂和温病方剂比较研究奠定理论基础。通过研究,我们认为,药性理论是方剂选药配伍的基本依据。在明确病因病机和辨明证候的基础上确定治则治法后,再根据药物的性能、功效进行选药配伍,并在配伍理论指导下进行组方。方剂配伍是有规律、规则的,方中药物的配伍组合要充分遵循配伍的规律、规则,才能形成方剂的整体功能。   通过对伤寒与温病发病机制、伤寒方与温病方选药原则、气味用药的规律分析、用药剂量的比较、伤寒温病两类方剂的七方之制比较、针对同类证候的方剂比较,以及急救方剂、方后调护等多方面的比较,系统总结了伤寒方剂和温病方剂的配伍特点,提出伤寒方剂将气味配伍灵活、准确地应用于六经气化之中,顺应“开、合、枢”的特点,创制出“补不足,损有余”、顺应并合理调整“脏腑苦欲”的选药原则;同时,在方剂配伍时注重脏腑间的生克制化关系。而温病方剂则将气味配伍灵活应用于三焦气化之中,利用气机“升降出入”的特点,将药物的升降浮沉、归经、芳香浓浊、取类比象进行有机融合,强调在处方遣药时,重视上焦如羽,中焦如衡,下焦如权的藏象特点。纵观伤寒与温病方剂可以看出,《伤寒论》方剂以严谨的配伍法度示人以组方规矩,《温病条辨》方剂则以灵活的气味组合之法示人以组方的技巧。   通过本课题研究,分析和综合了以《伤寒论》方剂和《温病条辨》方剂为代表的经方和时方的配伍规律,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医学理、法、方、药的综合认识,从中医理论和配伍应用两个层次上把握方剂配伍,对于促进方剂学理论与应用的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其他文献
播种深度是影响高粱全苗壮苗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研究不同播种深度的效应,我们于1979年进行了播种深度对高粱生长影响的试验研究。一、试验方法试验材料为晋杂5号、3197A、
复习是考前的重要环节,是成功的关键所在。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方法。首先要重视课本,因为课本是基础。但复习课本知识时,我们经常会碰到优秀生不想学,
本文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南京市一所普通高中的学生英语词汇的掌握情况及词汇学习方法进行了调查和分析。调查发现许多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缺少有效的词汇学习方法,
新课标下的高中英语教学需要教育理念,要求教师转变观念,树立教师观,学习观,提高效率。在新课标下怎样走出这一困惑,使学生成功地从初中英语学习过渡到高中英语学习,尽快适应
目的:观察冠心平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以及血脂(TC、TG、 LDL-C)、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 TL R 4)、转录因子-κB p65 (nuclear factor-κB p65, NF-κB p65)、NF-κB的抑制蛋白a (inhibitor of nuclear factor-κ Ba,Iκ Ba)磷酸化、IkB激酶(IK
类风湿性关节炎(简称“类风关”)是一种以关节和关节周围组织的非感染性炎症为主的慢性全身性疾病,目前多认为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它不仅侵犯关节,而且还可以累及其他脏器,引
当前肥料研究工作中,如何根据农民的先进生产经验,进行经济有效的施肥,从而获得农作物的增产,是一项迫切的研究任务.本试验即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进行的.在磷肥试验中,不仅要
建构高效课堂是个历久弥新的话题,并且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高效课堂的建构方法也发生相应的变化。本文根据笔者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四点优化高效课堂的方法与各位
期刊
按照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分级总体目标的要求,新课程标准对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内容标准。其中语言技能包括听、说、
作物产量可用下式估算:生物产量=绿色叶面积×光合时间×净光合生产率;经济产量=生物产量×经济系数。式中,绿色叶面积×光合时间,即绿色叶面积光合势(亦简称光合势);净光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