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生命模型下的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定价研究

来源 :浙江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nd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的不断加快,我国所面临的养老压力也日益增加,现行的养老保障制度和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难以应对日趋严重的老龄化危机。当前形势下,亟需探索和建立新的养老模式。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是一种横跨房地产、金融保险、养老保障三大领域的新型金融工具,可以作为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一种补充方式,减轻国家的养老压力,提高老人的生活水平。本文首先介绍了选题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然后系统地阐述了住房反向抵押贷款的相关理论,包括兴起与发展、定义与特征以及理论基础和运作流程。之后对美国、英国、新加坡、加拿大四个国家的运行情况进行了综述,并重点介绍了美国的三种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产品及其特征。定价是住房反向抵押贷款能否成功推行的关键。为更好地推动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业务在我国的开展和实施,激发更多的老年人参与此项业务,以让更多的老年人实现自我养老,减轻子女养老负担,缓解社会养老压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本文对住房反向抵押贷款进行定价研究,重点研究更具现实意义的双生命状态下的定价,因为现实生活中更多的老年家庭是夫妇二人都健在,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反抵押要比单个老年人申请的情况更普遍。本文的研究思路是在单生命的定价模型基础上建立了双生命的定价模型,并创新地将双生命细分为联合生存状态和最后生存者状态,参考联合年金的定价方法,分别建立这两种状态下的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定价模型,同时分析了影响定价的主要因素,并在合理假设条件和设定参数数值的前提下,分别对单、双生命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做主要影响参数的敏感性分析。基于上述研究分析,得出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在前提条件一致的情况下,单生命状态的趸领金额高于双生命状态的趸领金额;双生命模型下,联合生存状态的年金领取额高于最后生存者状态的年金领取额;对于身体健康状况比较好,预期寿命较长的老年人而言,年金领取比一次性领取更能有效改善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水平。对定价影响参数的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不管是单生命状态还是双生命状态,定价结果对于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均小于房价变动;不管是对于房价变动还是利率变动,双生命状态下的计算结果均比单生命状态的计算结果更加敏感。通过本文的研究,笔者认为不同收入状况的老年家庭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产品,例如,完全没有经济收入来源的家庭选择最后生存者状态的年金领取方式,有经济收入来源但不足以承担两人生活费用的家庭选择联合生存状态的年金领取方式。最后指出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对后续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其他文献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会议
在查阅帮会的有关档案,尤其是中国近代青红帮的史料时,发现若干有关女性的资料颇具价值。应该说,女性在帮会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所起作用引人注目。但是,目前对这方面的研
本文主要针对于电子电路的抗干扰措施进行了具体的分析,通过对各种干扰源的进行了研究,并且分析了这些干扰源对电子电路的影响。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为相关方面提供理论
目的:讨论并分析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不同年龄段不孕患者体内血清抗苗勒管激素水平(AMH)和试管婴儿临床妊娠率之间的相关性,以及AMH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
目的T1~T2N1M0期三阴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辅助性放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2月该院68例T1~T2N1M0期三阴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行乳腺癌改
新课改以来,初中数学教学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有了显著的提高,教师也由以往的主导者逐渐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初中生有着自己独特的思维,在这个以人为
目前,我国经济在较快的发展并且处于一个中小企业数量日益增多的时代,尤其是中小企业与日俱增般的遍地开花,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增加就业和促
婚姻是人类不可避免要涉及的问题,由于历史文化、自然环境和传统习俗的差异,不同的地域和民族之间的婚姻习俗也不尽相同。每个民族的婚姻习俗或多或少都会与现行法律的规定存在
本文从《中国图书和图书馆史》新旧版本的比较入手,总结出修订本的特点并对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考证和补遗。文章首先分析了对《中国图书和图书馆史》(修订本)进行考证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