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淬火中碳钢的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neto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传统的再加热淬火回火工艺相比,直接淬火消除了离线重新加热和淬火,降低了成本并缩短了工艺流程,同时由于减少合金元素含量而降低了碳当量,改善了焊接性能。此外,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直接淬火可提高钢的强韧配合。 国外对直接淬火钢的研究,大多数集中在高温回火钢,利用直接淬火后高温回火产生更强的二次硬化和高的抗回火性,从而得到优良的强韧配合。而对于低温回火钢的报道则几乎没有。本文以工业生产的转炉连铸22SiMn2TiB钢为研究对象,以实验室热轧实验为主要研究手段,对直接淬火工艺在不同轧制条件下对钢板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同时与再加热淬火工艺进行了比较,探讨了此类钢在低温回火下提高强韧性的可能性和直接淬火工艺的机理。 试验钢加热至1250℃,保温60min后出炉,分别在900℃和750℃终轧后直接淬火,随后在200℃下回火120min,即再结晶控轧直接淬火(RCR&DQ-T)和未再结晶控轧直接淬火(CR&DQ-T)。传统的再加热淬火工艺(RQ&T)在980℃终轧后,空冷至室温,然后重新加热至奥氏体化温度920℃,保温30min后再进行淬火回火。 直接淬火钢强硬度明显高于再加热淬火钢,塑性基本相当,而韧性也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强度及硬度按如下顺序增加:RQ&T<RCR&DQ-T<CR&DQ-T。CR&DQ-T强韧性的增加很大一部分是由于未再结晶区控轧所发生的形变热处理效果,其次就是控轧直接淬火对马氏体板条形貌产生的影响:板条束内板条之间并非成平行关系,有些板条之间成小角度,或是发生了弯曲,彼此相互交叉纠缠,使得相应的控制单元尺寸也随之减小。同时由于轧制及直接淬火过程中碳的偏聚,在RCR&DQ及CR&DQ试样中均出现了局部相变孪晶,这也可能是RCR&DQ及CR&DQ产生强化的一个原因。RCR&DQ-T及CR&DQ—T板条间残余奥氏体的量多于RQ&T,两者韧性的改善可能与马氏体板条间残余奥氏体薄膜数量的增加有关,马氏体转变开始温度Ms的降低会引起直接淬火钢中残余奥氏体的增加,而在奥氏体未再结晶区变形又导致了Ms的降低。 RCR&DQ和CR&DQ经重新奥氏体化回火处理后,与RCR&DQ-T和CR&DQ-T相比,强硬度降低,塑韧性增加,但CR&DQ强度降低和韧性增加的幅度均大于RCR&DQ,RCR&DQQ-T和CR&DQQ—T的力学性能基本相当,但仍优于RQ&T。RCR&DQ及CR&DQ经再加热淬火回火后两者的强韧性均高于RQ&T,这可能是因为RCR&DQQ
其他文献
20世纪70年代,以罗纳德·麦金农和爱德华·肖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掀起了一场全球金融自由化运动。在这个大环境中,中国也开始意识到金融抑制的危害性和金融深化的必要性,并
<正>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建筑业工伤保险工作的意见》(人社部发[2014]103号)
原子、分子同金属表面的相互作用是多相催化,气体腐蚀以及晶体生长等领域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化学工业中异相催化的迅猛发展,气-固表面相互作用动力学更
<正> 存在句的研究已经历了几十年的历史,但八十年代以前的研究只局限在静态存在句的范围以内,而且只在“V+着”(简称“着”字句)句式上做文章。那时学者们认为只有这种句式
<正> 现代汉语中有一些复合词其语素的顺序与常序不同,它们把本应前置的语素后置,从而与常序复合词形成对照,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复合词类型。我们通过分析发现,语素逆序的复
地应力是影响一切地下工程稳定性的根本力源,是工程地质学科长期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本项目采用一种方便且较为经济的地应力测试方法—声发射法(AE法),对东滩煤矿三采区进行
介绍两级可变排量机油泵的开发背景、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及国内外研发现状。以上汽集团乘用车某款发动机上采用的叶片式两级可变排量机油泵为例进行研究,详细介绍该机油泵的
本文探讨了倒谱机理,提出了通过倒谱分析齿轮噪声、定量诊断齿轮磨损的方法。由理论分析指出,倒谱图中代表频域啮合谐波族的峰值与信号强度无关。倒谱幅值的大小不仅表示出齿
江苏省高考物理试卷中连续几年出现电感电容问题,学生对此类问题做起来总是感觉很棘手。因此,我们在平时的物理教学和高三复习中都要加强对这方面问题的研究。实际上,在电工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联合穴位敷贴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本院2016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中选取8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