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使用多功能膀胱造瘘穿刺针经皮腹膜透析置管术与开腹置管术的临床对比研究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jbusinia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是肾脏代替治疗的主要方式。而决定PD能否成功的首要条件是PD置管术。国际上常用的PD置管方式有开腹手术法、腹腔镜法和经皮穿刺法,以Seldinger技术为基础的经皮穿刺置管术和外科开腹置管术均被肾内科医生普遍接受并在临床上广泛使用,但是到底哪种方法更具有优势目前尚无定论。我们对经皮穿刺置管技术进行了改良——在超声引导下使用多功能膀胱造瘘穿刺针经皮置管术,对其有效性及安全性与外科开腹置管术进行对比观察,以期确定更佳的PD置管方式。
  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7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和陆军医科大学新桥医院腹透中心诊断终末期肾脏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且进行PD治疗的患者24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93例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使用多功能膀胱造瘘穿刺针经皮穿刺置管术(A组),149例患者采用外科开腹手术置管术(B组)。术后对所有患者随访1年,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的导管临床成功率、早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及导管1年技术生存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腹部手术史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手术切口较B组小(2.35±0.30cmvs5.19±0.54cm),手术时间较B组短(20.76±1.83minvs37.73±2.83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但A组术中无一例发生严重出血、脏器损伤;A组的导管临床成功率高于B组(95.70% vs 89.93%)。术后A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其中A组术后早期腹膜炎(术后4周内)发生率、远期出口及隧道感染发生率均低于B组(P<0.05);2组患者在导管移位、管周渗漏、腹壁疝、腹透管堵管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A组无一例发生管周渗漏。A组导管1年技术生存率为91.40%,显著高于B组的81.88%(P<0.05)。
  结论:与传统开腹置管术相比,超声引导下使用多功能膀胱造瘘穿刺针经皮穿刺置管不仅临床成功率显著升高,而且功能导管的生存时间长,具有微创、安全、手术时间短和卫生经济学高的特点,可作为一种替代传统开腹置管术的方式。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学位
背景:主动脉瓣疾病(Aortic valve disease, AVD)主要包括主动脉瓣狭窄(Aortic stenosis,AS)和主动脉瓣反流(Aortic regurgitation,AR)。严重的AVD表现为伴随病程逐渐累积的间质性心肌纤维化(Myocardial fibrosis, MF)和心肌细胞变性,最终可能导致心力衰竭和各种心血管不良事件。据报道,心肌细胞变性的程度和MF的数量与左
背景:大面积脑梗死(Ma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 MCI)通常是由颈内动脉远端、大脑中动脉主干或皮质支完全性卒中所致的相应动脉供血区的脑组织坏死,是缺血性卒中较为严重的类型。其临床表现为肢体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凝视麻痹、失语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等严重的半球综合征。MCI临床症状进展较快、死亡率高、预后差。MCI患者预后差的原因除了脑组织本身严重损伤外,还与继发严重脑组织
学位
学位
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