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水氮资源高效利用的孔源调控理论及技术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分与氮素是农业生产实践中对作物生产影响最大的两个因素,在作物生长过程中二者的相互关系一直为人们所关注。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当前生产实践中水、氮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的原因及现有施肥、保墒技术措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把提高旱区农业水氮资源利用效率作为主要研究目标,特别是针对旱区农业生产长期以来存在的水分、养分在土壤剖面上的空间分布错位问题,首次创新性的提出“孔源”水肥调控理论及技术,对其水分、氮素迁移规律进行动态研究,并与常规耕作施肥方式加以比较,对二者的效果进行多角度评估,为旱区农业生产实践合理运作水肥提出了一条新思路。研究结果表明: 1.孔源水肥调控技术下,土壤的入渗性能,保水能力,水分的有效性及水分利用效率较常规耕作施肥方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对土壤水分剖面分布的调节,特别是对作物根域范围内土壤水分的调节更趋合理,充分发挥了土壤作为巨大“水库”的调节作用。 2.常规施肥方式下,氮素在土壤剖面上的分布存在明显的表聚现象,而表层土壤墒情的不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作物对氮素的吸收利用,降低了氮素的利用效率。孔源技术通过肥料集中定位深施,消除了氮素表聚现象的发生,解决了水分、氮素空间分布错位问题,协调了水肥关系。 3.孔源水肥调控技术下,通过对水、氮的双重调控,水分利用效率及氮肥的当季利用率均高于常规处理,二者达统计上显著差异水平,而孔距与孔深的不同组合对于水分及氮素的调节功能的发挥将产生重要影响。在本试验条件下,孔距及孔深分别为30cm和20cm的处理获得了最高的水分利用效率及氮肥的当季利用率。 4.孔源及常规施肥方式下氮肥后效田间试验表明,二者之间无统计上显著差异。 5.孔源技术通过氮肥点位深施,较常规施肥大大减少了NH3挥发损失量,本试验阶段内,孔深10cm及20cm的处理NH3累计挥发损失量仅为常规处理的1/60~1/100左右。 6.孔源技术通过延缓氮肥硝化速度及减少硝态氮淋洗截面,同时减少了硝态氮淋洗损失量。其作用效果,一季作物要好于两季作物,作物生长前期要好于后期。 7.温度与土壤含水量对孔源及常规施肥方式下NH3挥发损失均有重要影响,在本试验条件下,NH3挥发损失量与二者均非直线正相关,每种施肥方式的较高NH3挥发损失量均有其相应的温度与土壤含水量组合。 对于这项技术在不同土壤类型、作物种类、气候条件及孔洞不同填充物等条件下的应用效果仍有待作进一步深入研究。
其他文献
该文在地理信息系统(GIS)支持下,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农业生态区法(AEZ)计算福 建主要大田作物的最大潜在产量并进行作物气候和土地适宜性评价,根据作物光温水土逐项衰减得
该研究以水稻(DH群体,亲本为窄叶青8和京系17)为材料,以Mapmaker/Version2.0程序为段,以较为饱和的分子图谱为基础,通过营养液培养进行耐低磷胁迫有关性状(干物重 、根长、根
在阐明多媒体教室无线话筒系统准用的频段和频率的选择及基本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对无线话筒发射端、接收端出现的失真大和较低的输出信噪比问题,进行重新设计,以解决话音稳定
谈谈优质稻品种的引进与推广湖北省宜昌市农科所李桂菊一、优质稻品种引进前要调查研究水稻品种的引进牵涉到很多具体的问题,要做到高产、优质、高效,必须知己知彼。所谓“知己
该文通过数学模型的建立和应用,结合模拟和田间试验结果对表面分子膜抑制稻田氨挥发的效用进行了研究.文中首先研究了表面分子膜对影响稻田氨挥发四个主要因素的影响,这些因
《数字移动通信》课程不同于别的专业课,它是一门工程性很强的课程,在学习了移动通信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以及网络层等技术的基础上,需要能够对移动通信系统的整体架构和信
Dear Editor,Reproductive isolation is both the indicator and a primary force of speciation,and plays a key role in maintaining species identity.Understanding th
期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