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靶向型苊并[1,2-b0]吡咯类及萘酰亚胺类抗肿瘤剂的设计合成与生物性能

来源 :华东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si_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基于苊并[1,2-b]吡咯和萘酰亚胺母体结构,设计合成了三系列新型抗肿瘤药物先导,详细研究了它们的抗肿瘤性能及作用机理,发现了它们有别于已报道的该类衍生物的全新的作用靶点,例如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1)、溶酶体膜通透性(LMP)等。   第一系列化合物为苊并[1,2-b]吡咯衍生物。通过在苊并[1,2-b]吡咯的3位引入多种硫醇和/或9位引入各种多种酯类,设计合成了20个新结构目标化合物。10种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性测试结果表明该系列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抗肿瘤活性,IC50值为10-6-10-8M。代表性化合物2a-b酪氨酸激酶抑制活性普筛结果表明,它们对FGFR1有较强选择性。进一步研究证实该系列化合物中的8-氧-8H-苊并[1,2-b]吡咯-9-甲酸酯类衍生物2a-d对FGFR1有较强抑制作用,IC50值达到0.019-0.077μM。而其烯丙基硫醇衍生物同样具有良好的的FGFR1抑制作用,IC50值在0.2-0.6μM。它们对FGFR1抑制活性与抗肿瘤活性的构效关系一致。计算机模拟分子对接表明2a-b能与FGFR1的ATP位点结合。这是苊并[1,2-b]吡咯衍生物第一次用作FGFR1抑制剂。   第二系列化合物为多靶点萘酰亚胺类抗肿瘤剂。通过在萘酰亚胺的2位和6位分别引入长烷链和多胺结构,设计合成了8个新结构目标化合物,同时设计合成了4个对照化合物。5种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性测试结果表明该系列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IC50值为10-5-10-6M。圆二色谱、荧光广谱等实验结果表明,该系列化合物与DNA几乎没有直接作用,但是kDNA解链环实验证实在非细胞体系中该系列化合物具有一定的topoⅡ抑制活性。此外,LMP实验证实该系列化合物中的7b-d具有较好的LMP作用,这和与其它同类类似物相比表现出的抗肿瘤性能优势一致。细胞色素c释放和Annexin V-FITC双染实验证实:化合物7a-d和8a-d能高效诱导细胞通过线粒体途径凋亡。本章工作提出了一种新型多靶点药物设计思想,并进行了初步验证。   第三系列化合物为萘酰亚胺-大环多胺加合物。通过在萘酰亚胺的2-位和6-位分别引入大环多胺和不同长度的烷链,设计合成了5个目标化合物。5种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性测试表明该系列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IC50值为10-5-10-6 M。圆二色谱和DNA解螺旋实验表明,萘酰亚胺-大环多胺加合物与DNA的直接作用比较温和,kDNA解链环实验证实在非细胞体系中萘酰亚胺-大环多胺加合物具有较强的topoⅡ抑制活性。在上述实验中我们还发现,烷链长度可以调节化合物和上述靶点的作用强度。Annexin V-FITC双染实验证实:萘酰亚胺-大环多胺加合物有较强的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  
其他文献
聚丙烯装置尾气的回收对提高生产效益和保护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进行了醇吸收法分离聚丙烯装置尾气的基础研究,针对聚丙烯装置尾气的主要成分氮气和丙烯在醇类溶剂中的溶
甲烷-二氧化碳干重整反应不仅可以将两种温室气体加以利用,并且所得产物中H_2/CO≤1,满足工业上费托(Fischer-Tropsch)合成的要求。由于NiO-MgO催化剂中Ni的颗粒尺寸较小且表面具有碱性,因而,越来越受到关注。本论文主要针对NiO-MgO催化剂在甲烷-二氧化碳干重整中的反应机理以及催化活性展开研究。通过原位漫发射红外光谱(DRIFTS)和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对Ni O-M
学位
转座子是基因组内可以移动和扩张的遗传元件,是基因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高度的重复性。近些年来,人们从水稻基因组中分离得到了一类很活跃的MITEs转座子,即mPing。对mPing的
目的Y染色体长臂(Yq)无精子因子(AZF)区域微缺失是导致男性不育的重要因素之一。AZF微缺失对精子发生障碍的遗传学风险,其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有待于进一步阐明。在不同Y染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