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血压水平对开滦人群非致死性心脑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的影响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dluflonl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不同收缩压水平对开滦人群非致死性心脑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的影响目的:分析不同收缩压水平对开滦人群非致死性心脑血管事件、全因死亡关系的影响,以确定收缩压与非致死性心脑血管事件、全因死亡风险的关系,基线开始的不同收缩压水平,对非致死性心脑血管事件及全因死亡的影响如何,是否存在J形曲线。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以参加2006-07至2007-10开滦集团健康查体的101510名职工(包括退休职工和在职职工)为研究对象,排除与本研究相关的数据和资料不全者,最终97013名职工进入研究队列,其中男性77241例,女性19772例,年龄18~98岁,平均(51.5±12.57)岁,随访观察该队列发生非致死性心脑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的情况,并根据血压不同分为正常血压组、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收缩期和舒张期均升高的高血压三个组观察非致死性心脑血管事件及全因死亡发病率,观察不同收缩压水平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和全因死亡发病率;将收缩压(SBP)水平按照每增加10mmHg,分成SBP<110mmHg,110≤SBP<120 mmHg,120≤SBP<130 mmHg,130≤SBP<140 mmHg,140≤SBP<150 mmHg,150≤SBP<160 mmHg,160≤SBP<170 mmHg,170≤SBP<180 mmHg,SBP≥180 mmHg共9组。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不同血压水平对非致死性心脑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的风险比和95%可信区间,模型1是校正年龄和性别,模型2是在模型1的基础上校正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吸烟、饮酒、高血压病史及糖尿病病史。再以年龄是否50岁细化分组,观察不同SBP对非致死性心脑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发生风险的影响。另外分别计算不同的收缩压水平对非致死性心脑血管事件、心肌梗死、脑梗死、脑出血、全因死亡的归因危险度(AR)、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人群归因危险度(PAR)、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根据高血压患病时间分为四组,时间<5年,5年≤时间<10年,10年≤时间<15年,时间≥15年,观察高血压患病时间长短对非致死心脑血管事件、全因死亡发病率的影响。结果:研究队列(n=97013)中血压正常者57470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8533例,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升高者23544例。在随访的4.02年中,共有2043例发生非致死性心脑血管事件(心肌梗死430例,脑梗死1204例,脑出血449例),全因死亡1686例。血压正常者、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升高者发生非致死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病率分别为1.14%、3.77%、3.97%,全因死亡的发病率1.24%、3.32%、2.59%。各组中分别与正常血压组相比,P<0.001,有统计学意义。与收缩压水平较低组相比,收缩压水平较高组具有更高的年龄、空腹血糖、BMI、TG、TC、LDL、hs-CRP水平,同时收缩压水平较高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所占比例较高。不同SBP分组非致死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病率分别为0.57%、0.98%、1.37%、1.63%、2.60%、3.53%、4.59%、6.45%和7.56%(P trend<0.01),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分别0.15%、0.26%、0.30%、0.32%、0.61%、0.77%、0.92%、1.15%和1.22%(P trend<0.01),脑梗死的发病率分别为0.32%、0.56%、0.81%、0.94%、1.49%、2.21%、2.75%、3.78%和4.44%(P trend<0.01),脑出血的发病率分别为0.11%、0.18%、0.28%、0.38%、0.57%、0.62%、1.04%、1.66%和2.18%(P trend<0.01),全因死亡的发病率分别为0.90%、1.01%、1.21%、1.64%、2.23%、2.37%、3.01%、4.08%和4.91%(P trend<0.01)。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1分析发现,在校正年龄、性别后,与SBP<110mmHg组相比,第2-9组非致死性心脑血管事件的HR值(95%CI)分别为:1.49(1.11-2.00)、1.85(1.41-2.44)、1.84(1.40-2.43)、2.63(2.00-3.46)、3.27(2.48-4.32)、4.22(3.19-5.57)、5.56(4.12-7.49)和6.52(4.89-8.68)。模型2在模型1基础上又校正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吸烟、饮酒、高血压病史及糖尿病病史后,HR值(95%CI)分别为1.35(1.00-1.82)、1.61(1.22-2.12)、1.54(1.16-2.04)、2.05(1.55-2.72)、2.47(1.86-3.29)、3.04(2.28-4.06)、3.93(2.89-5.36)和4.56(3.39-6.15)。SBP每增加10mmHg,非致死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增加18%(P trend<0.01)。全因死亡模型1的HR值(95%CI)分别为:0.95(0.74-1.23)、0.97(0.77-1.22)、1.05(0.83-1.32)、1.22(0.97-1.54)、1.16(0.91-1.48)、1.44(1.12-1.84)、1.78(1.34-2.37)和2.12(1.63-2.75),模型2的HR值(95%CI)分别为0.92(0.71-1.20)、0.95(0.75-1.20)、1.06(0.83-1.34)、1.18(0.93-1.50)、1.16(0.90-1.49)、1.39(1.07-1.81)、1.74(1.29-2.33)和2.06(1.56-2.72)。SBP每增加10mmHg,全因死亡风险增加9%(P trend<0.01)。与SBP<110mmHg组相比,第2-9组对非致死性心脑血管事件的AR值分别为0.007、0.019、0.030、0.092、0.180、0.321、-0.002、-0.001;AR%分别为41.133%、58.164%、64.722%、77.957%、83.669%、87.493%、-129.703%、-60.311%;PAR值分别为0.002、0.005、0.006、0.011、0.012、0.014、0.011、0.014;PAR%分别为29.047%、48.311%、52.707%、65.874%、68.501%、71.397%、64.709%、71.417%;第2-9组对全因死亡的AR值分别为0.001、0.004、0.014、0.033、0.039、0.070、-0.002、-0.002;AR%分别为11.467%、25.755%、45.209%、59.805%、62.147%、70.106%、-138.953%、---;PAR值分别为0.001、0.002、0.005、0.007、0.006、0.008、0.006、0.008;PAR%分别为7.053%、18.911%、33.389%、44.815%、41.069%、45.556%、38.780%、47.829%。根据高血压患病时间进入队列共计42173人,四个组依次为<5年、5年≤时间<10年、10年≤时间<15年、时间≥15年,非致死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3.23%、3.75%、4.43%、5.2%(P trend<0.001),全因死亡发生率分别为2.38%、2.4%、2.73%、3.07%(P=0.1582)。第二部分不同舒张压水平对开滦人群非致死性心脑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影响的研究目的:分析不同舒张压水平对开滦人群非致死性心脑血管事件、全因死亡关系的影响,试图确定不同舒张压水平与开滦人群的非致死性心脑血管事件、全因死亡风险有无关系,基线开始的不同舒张压水平,对开滦人群的非致死性心脑血管事件及全因死亡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以参加2006-07至2007-10开滦集团健康查体的101510名职工为研究对象,最终97013名职工进入研究队列,其中男性77241例,女性19772例,年龄18~98岁,平均(51.5±12.57)岁,随访观察该队列发生非致死性心脑血管事件(心肌梗死、脑梗死、脑出血)和全因死亡的情况,并根据血压不同分为正常血压组、单纯舒张期期高血压、收缩期和舒张期均升高的高血压三个组观察非致死性心脑血管事件及全因死亡发病率,计算从基线开始的不同舒张压水平的非致死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病率和全因死亡发病率。根据舒张压(DBP)水平每增加10mmHg,将研究人群分成DBP<60mmHg(DBP1组),60≤DBP<70 mmHg(DBP2组),70≤DBP<80 mmHg(DBP3组),80≤DBP<90 mmHg(DBP4组),90≤DBP<100 mmHg(DBP5组),100≤DBP<110 mmHg(DBP6组),DBP≥110 mmHg(DBP7组)共7组。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各组不同的DBP水平对非致死性心脑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的风险比和95%可信区间,分析不同水平的DBP对开滦人群内非致死性心脑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发生风险的影响。分别计算不同的舒张压水平对非致死性心脑血管事件、心肌梗死、脑梗死、脑出血、全因死亡的归因危险度(AR)、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人群归因危险度(PAR)、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比较收缩压和舒张压对非致死性心脑血管事件及全因死亡影响的风险比。结果:研究队列(n=97013)中血压正常者57470例,单纯舒张期高血压7466例,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升高者23544例。在随访的4.02年中,共有2043例发生非致死性心脑血管事件(心肌梗死430例,脑梗死1204例,脑出血449例),全因死亡1686例。血压正常者、单纯舒张期高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升高者发生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分别为1.14%、1.73%、3.97%(P<0.001),全因死亡的发病率1.24%、1.10%、2.59%。不同DBP分组总非致死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病率分别为1.24%、0.94%、1.27%、1.71%、2.8%、3.92%、5.7%(P<0.001),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分别0.25%、0.14%、0.33%、0.4%、0.59%、0.68%、0.82%(P<0.001),脑梗死的发病率分别为0.62%、0.64%、0.76%、0.98%、1.68%、2.26%、3.43%(P<0.001),脑出血的发病率分别为0.37%、0.17%、0.2%、0.35%、0.59%、1.1%、1.58%(P<0.001),全因死亡的发病率分别为2.11%、1.44%、1.42%、1.56%、1.91%、2.42%、3.56%(P<0.001)。不同舒张压水平对非致死性心脑血管事件Cox风险回归模型1(校正年龄、性别)显示,与DBP<60mmHg组相比,2-7组的HR值(95%CI)分别为:0.77(0.39-1.49)、0.92(0.49-1.73)、1.13(0.61-2.11)、1.74(0.93-3.25)、2.52(1.34-4.72)、3.87(2.05-7.33)。模型2在模型1的基础上进一步校正了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吸烟、饮酒、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各组HR值(95%CI)分别为:0.75(0.39-1.46)、0.86(0.46-1.61)、1.03(0.55-1.92)、1.56(0.83-2.91)、2.21(1.18-4.16)、3.21(1.69-6.09)。DBP每增加10mmHg,非致死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增加33%(P trend<0.01)。不同舒张压水平对全因死亡Cox风险回归模型1显示(校正年龄、性别),与DBP<60mmHg组相比,2-7组的HR值(95%CI)分别为:0.71(0.42-1.18)、0.61(0.37-0.99)、0.61(0.37-0.98)、0.69(0.42-1.12)、0.91(0.55-1.49)、1.4(0.84-2.34),模型2的各组HR值(95%CI)分别为:0.71(0.42-1.19)、0.63(0.38-1.02)、0.63(0.39-1.02)、0.72(0.44-1.17)、0.95(0.58-1.55)、1.47(0.88-2.46)。DBP每增加10mmHg,全因死亡发生风险增加12%(P trend<0.01)。与DBP<60mmHg组相比,第2-7组对非致死性心脑血管事件的AR值分别为-0.002、0.000、0.006、0.035、0.085、0.205;AR%分别为-31.574%、2.623%、27.443%、55.737%、68.336%、78.227%;PAR值分别为-0.003、0.000、0.005、0.015、0.025、0.035;PAR%分别为-27.188%、2.532%、27.015%、54.682%、66.547%、73.952%;第2-7组对全因死亡的AR值分别为-0.005、-0.005、-0.004、-0.002、0.004、0.024;AR%分别为-45.978%、-48.824%、-35.339%、-10.418%、12.937%、40.709%;PAR值分别为-0.006、-0.007、-0.005、-0.002、0.003、0.011;PAR%分别为-38.999%、-46.263%、-34.326%、-9.940%、12.046%、35.172%。比较收缩压和舒张压对非致死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比,HR值为1.177和1.135;收缩压和舒张压对全因死亡发生的风险比,HR值1.109和1.011,收缩压高于舒张压。第三部分不同脉搏压水平对开滦人群非致死性心脑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影响的研究目的:研究各种不同水平的PP对开滦人群非致死性心脑血管事件、全因死亡发生风险的影响,探讨PP水平与开滦人群非致死性心脑血管事件、全因死亡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以参加2006-07至2007-10中国北方城市唐山开滦集团健康查体的101510名职工为研究对象,最终97013名职工进入研究队列,其中男性77241例,女性19772例,年龄18~98岁,平均(51.5±12.57)岁,随访观察该队列发生非致死性心脑血管事件(心肌梗死、脑梗死、脑出血)和全因死亡的情况,计算不同脉搏压水平的非致死性心脑血管疾病及全因死亡的发病率。脉搏压(mmHg)=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根据脉搏压(PP)水平每增加10mmHg,将研究人群分成PP<25mmHg(PP1组),25≤PP<35 mmHg(PP2组),35≤PP<45 mmHg(PP3组),45≤PP<55 mmHg(PP4组),55≤PP<65 mmHg(PP5组),65≤PP<75 mmHg(PP6组),75≤PP<85 mmHg(PP7组),PP≥85 mmHg(PP8组)共8组。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不同脉搏压水平对开滦人群非致死性心脑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的风险比和95%可信区间。另外分别计算不同的脉搏压水平对非致死性心脑血管事件、心肌梗死、脑梗死、脑出血、全因死亡的归因危险度(AR)、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人群归因危险度(PAR)、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结果:随访观察队列4.02年,共有2043例发生非致死性心脑血管事件(心肌梗死430例,脑梗死1204例,脑出血449例),全因死亡1686例。不同PP分组非致死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病率分别为1%、0.98%、1.21%、2.01%、3.13%、4.91%、5.58%、8.09%(P<0.001),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分别0.15%、0.23%、0.28%、0.39%、0.63%、1.1%、1.07%、1.51%(P<0.001),脑梗死的发病率分别为0.54%、0.57%、0.68%、1.18%、1.92%、2.97%、3.13%、5.12%(P<0.001),脑出血的发病率分别为0.38%、0.2%、0.26%、0.47%、0.66%、0.92%、1.49%、1.86%(P<0.001),全因死亡的发病率分别为0.38%、0.95%、1.09%、1.77%、2.54%、3.13%、4.62%、5.88%(P<0.001)。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发现:在校正了年龄、性别、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吸烟、饮酒、高血压病史及糖尿病病史后,与35≤PP<45 mmHg(PP3组)相比,PP<25mmHg(PP1组),25≤PP<35mmHg(PP2组),45≤PP<55 mmHg(PP4组),55≤PP<65 mmHg(PP5组),65≤PP<75 mmHg(PP6组),75≤PP<85 mmHg(PP7组),PP≥85mmHg(PP8组)各组非致死性心脑血管事件的HR值(95%CI)分别为:0.96(0.55-1.66)、0.98(0.81-1.19)、1.27(1.11-1.44)、1.58(1.37-1.83)、2.1(1.79-2.46)、2.19(1.8-2.66)、2.88(2.34-3.53)。当PP≥45 mmHg时,随着PP的增加,非致死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病风险是增加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P每增加10mmHg,非致死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增加13%(P trend<0.01)。各组的全因死亡的HR值(95%CI)分别为:0.38(0.16-0.92)、1.06(0.87-1.3)、1.17(1.02-1.35)、1.31(1.12-1.53)、1.31(1.09-1.58)、1.74(1.41-2.14)、1.88(1.49-2.37)。当PP≥45 mmHg时,随着PP的增加,全因死亡的发病风险是增加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P每增加10mmHg,全因死亡发生风险增加8%。(P trend<0.01)。与PP1组相比,第2-8组对非致死性心脑血管事件的AR值分别为0.000、0.003、0.020、0.067、0.193、0.256、0.589;AR%分别为-2.249%、17.282%、50.243%、68.112%、79.682%、82.117%、87.931%;PAR值分别为0.000、0.002、0.010、0.019、0.032、0.031、0.041;PAR%分别为-2.048%、16.755%、48.952%、65.968%、76.319%、75.837%、80.598%;对全因死亡的AR值分别为0.014、0.020、0.064、0.143、0.224、0.510、0.841;AR%分别为59.766%、64.679%、78.311%、84.905%、87.738%、91.693%、93.468%;PAR值分别为0.005、0.007、0.013、0.020、0.023、0.029、0.031;PAR%分别为57.552%、63.821%、77.421%、83.618%、85.465%、88.297%、89.059%。结论:1在不同血压水平的基线资料中,血压水平(SBP、DBP、PP)较高者具有更高的年龄、空腹血糖、BMI、TG、TC、LDL、hs-CRP,同时SBP、DBP、PP水平较高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所占比例较高,体现了更多心脑血管事件危险因素的聚集。2随着血压水平(SBP、DBP、PP)的增加,开滦人群非致死性心脑血管事件、心肌梗死、脑梗死、脑出血及全因死亡的发病率逐渐增加。3与血压正常者相比,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非致死性心脑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的发病率高,单纯舒张期高血压的非致死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病率高。4高血压病程长的患者非致死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病率高,但高血压的病程长短与全因死亡的发病率无关。5随着SBP水平的增加,开滦人群未来发生非致死性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是增加的。当SBP大于160mmHg时,心肌梗死、全因死亡的发病风险是增加的,当SBP大于120mmHg时,脑梗死、脑出血的发病风险是增加的。随着SBP的增加,非致死性心脑血管事件、心肌梗死、脑梗死、脑出血及全因死亡的发病风险也呈增加趋势。6当PP≥45 mmHg时,随着PP水平的增加,开滦人群未来发生非致死性心脑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的发病风险是增加的。7与舒张压升高相比,收缩压升高导致发生非致死性心脑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的风险比高。
其他文献
为了对终端区内民航进离场程序与军航机场起落航线间的安全风险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计算几何的两阶段三维分析方法。首先对终端区空域进行建模,并利用军航机场起落航线保
创新生态系统是新兴的创新范式,创新治理是政府对创新活动的政策干预。准确清晰地理解、界定与描述创新生态系统的范式能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新思路与新方法,具有重要
泰州后学既注重在日常生活中体验良知,同时又有强烈的社会参与意识.颜山农通过自己的生命体验,总结出一套"七日闭关法",其中虽有神秘色彩,但在根本上具有儒学的"安身立命"的
目的探讨3D-Slicer软件在难治性癫痫外科手术计划中辅助应用价值。方法对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癫痫中心2018年1月—2018年6月行病灶切除术的17例患者(男11例,女6例),运用3D-Slice
目的探讨肺癌脑转移瘤(BM)的手术治疗效果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2013年1月—2018年12月手术治疗的123例肺癌脑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
抚顺市科协1月18日举行了科技界“迎新春、谋发展、献良策”座谈会,来自全市各条战线上的20多位科技工作者代表出席了座谈会。
QFII制度是中国2001年12月加入WTO后,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举措中最重要的一项制度性安排,它对中国资本市场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图从制度经济学角度通过对新兴资本市场引进QF
<正>1月19日,湖南省冷水江市林业职工对锡矿山地区新栽种的苗木进行了防寒处理,确保苗木存活。全市计划再投资2000万元在锡矿山地区种植万亩防污抗污林,绿化进矿公路15.7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