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叶鞘组织特性与褐飞虱抗性的关系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ch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稻(Oryza sativa L.)是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而稻飞虱(BPH;Nilaparvata lugens St(?)l.)被认为是水稻的第一大害虫,是水稻生产的最大威胁。近几十年来,褐飞虱的防治主要依靠农药,但农药的过度使用会增加褐飞虱的耐药性并且污染环境。因此,培育抗褐飞虱水稻新品种是一种经济有效的策略。目前,多个抗褐飞虱基因被定位并克隆,但是其抗性机制并不清楚。褐飞虱是一种典型的刺吸式昆虫,通过口针专一性吸食水稻韧皮部汁液。由于韧皮部深埋在水稻叶鞘组织之内,褐飞虱如何准确找到口针钻探位点、进而找到筛管吸食,一直是一个未解之谜。首先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到,栽培稻叶鞘表面不同部位的结构不同,其纵向是由重复的结构单元组成的,每一个结构单元包括长形细胞带、硅栓带、气孔带和乳突带。乳突带上有瘤状乳突和小乳突。叶鞘表面结构与其内部组织有明确的对应关系:长形细胞带覆盖之下是厚壁组织,继续深入则是维管束;而乳突带和气孔带下方是薄壁细胞,再向其内是气腔。接下来用原子力显微镜检测了叶鞘表面不同区域的力学特性,发现乳突带中瘤状乳突和小乳突表面的弹性模量没有差异,但显著大于长形细胞带表面的弹性模量,说明长形细胞带表面硬度较乳突带的低,进而能便于褐飞虱口针的刺入。我们进一步观察了叶鞘表面褐飞虱取食点的分布,发现长形细胞带的取食点显著比乳突带和气孔带的多,证明了褐飞虱口针更倾向于从长形细胞带部位刺入水稻组织,从而可直接到达维管束韧皮部。上述结果表明,褐飞虱巧妙地利用了栽培稻叶鞘表面结构和内部组织的对应关系,口针从表面的长形细胞带刺入,经过几个不同方向的探测,成功找到位于其下的维管束筛管并取食。不同种野生稻叶鞘表面结构组成和分布不尽相同。短叶舌野生稻O.barthii-2477、紧穗野生稻O.eichingeri-N2479、高杆野生稻O.alta-7、长雄野生稻O.longistaminata-2488、澳洲野生稻O.australiensis-312和阔叶野生稻O.latiforlia-100956叶鞘的表面结构、分布、与内部组织的对应关系、褐飞虱取食点分布和Niponbare、9311相同。重颖野生稻O.grandiglumis-101405叶鞘表面没有长形细胞带,取食点多数分布在乳突带和气孔带。李氏禾叶鞘表面既没有长形细胞带也没有硅栓带,取食点多数分布在乳突带和气孔带。疣粒野生稻O.meyeriana-Y4和O.meyeriana-Y14叶鞘表面既有长形细胞带又有硅栓带,但只有少数小乳突,取食点在叶鞘表面均匀分布。上述结果进一步表明,水稻叶鞘表面结构组成及分布影响褐飞虱的取食。本实验室在前期工作中从水稻品种AC-1613克隆到位于水稻第四染色体短臂上的抗褐飞虱基因Bph30。Bph30基因编码一个1082个氨基酸的蛋白。RNA原位杂交结果显示Bph30在叶鞘的厚壁组织(位于长形细胞带下面)中表达。我们通过原子力显微镜分析比较了感虫品种9311及抗虫近等基因系9311-Bph30-NIL(49B)的叶鞘厚壁组织细胞壁的力学特性,发现49B厚壁组织细胞壁的弹性模量高于9311;扫描电镜下观察统计了这两种水稻材料叶鞘表面褐飞虱取食点数目,发现抗虫水稻49B叶鞘表面取食点数目明显高于感虫水稻9311。这说明Bph30基因通过增加叶鞘厚壁组织细胞壁的硬度,阻止褐飞虱口针的刺探,进而产生抗虫性。此外,Bph30基因参与下调胼胝质降解基因GNS5和GNS6的表达,引发韧皮部胼胝质的沉积,抵御褐飞虱取食。本研究揭示了植物在组织结构上的特点被昆虫用做取食的指示路标,而植物进化出的抗虫基因在昆虫取食路径中发挥作用来阻碍昆虫取食。这一新发现对于作物抗虫育种和害虫绿色防控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光照是影响药用植物生长发育和次生代谢合成的重要环境因子,研究药用植物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响应机制对于人工栽培中光照条件的选择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光系统Ⅱ上的天线蛋白Lhcb2被证明在植物光适应下的光系统状态转变中发挥关键作用,并且在药用植物南极漆姑草(Colobanthus quitensis)和东南景天(Sedum alfredii)的研究中发现,Lhcb2是造成药用植物不同生态型光合表现差异的关键基
学位
多倍化是植物进化历程中的普遍现象,也是新物种形成的重要途径。作为多倍体中最常见的类型,异源多倍体的杂合起源,使之具有更明显的进化优势。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是异源多倍化研究的模式植物,起源于大约7500年前发生在白菜(B.rapa)和甘蓝(B.oleracea)之间的种间杂交和随后的染色体加倍。Hsp70蛋白作为一种重要的抗胁迫的分子伴侣,在植物各组织器官中广泛存在,对植物生长
学位
NJ7G_0991是极端嗜盐古菌Natrinema gari J7-2的一种Sec依赖性途径分泌的蛋白,其在胞外组分中有较高丰度。实验室前期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该蛋白具有一个类似Lol A的结构域,而Lol A在大肠杆菌脂蛋白转运定位系统中起重要作用。前期研究发现菌株J7-2的NJ7G_0991的Lol A结构域缺失突变株的细胞形态由杆状变成圆形。而将NJ7G_0991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时,该蛋
学位
卡波氏肉瘤相关疱疹病毒(Kaposi’s Sarcoma Associated Herpesvirus,KSHV),是一种线性双链DNA病毒,属于γ疱疹病毒属。作为疱疹病毒,KSHV生命周期分为两个阶段:潜伏期和裂解期,两者都参与了KSHV的致病过程。流行病学研究显示,KSHV是卡波氏肉瘤(Kaposi’s Sarcoma,KS)、原发性渗出性淋巴瘤(Primary Effusion Lympho
学位
真核生物进化出一套高度精密的调控机制,以确保实现基因组DNA高保真复制。组蛋白乙酰化修饰在DNA复制过程中发挥重要功能,但其作用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发生乙酰化修饰的组蛋白赖氨酸能够被一类含有溴结构域(Bromodomain)的蛋白特异性识别并结合。其中,BET(bromodomain and extraterminal domain)家族蛋白的序列特征是含有两个串联的溴结构域和一个额外的C-端结构
学位
自从上一个小冰期结束(1858年左右)以来的气候变暖导致了冰川融化,冰川退缩暴露出来的区域被称为冰川前缘,是生态演替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北极地区的气候变化比整个地球的气候变化快得多,这种现象被称为北极放大作用。在世界范围内不同的生态系统中,泥炭地和多年冻土备受关注,因为如果有机物积累或保存的气候条件不利,可能会向大气释放大量的碳而导致严重的温室效应。冰川融化形成的径流汇聚到海洋中也可能对海平面上升
学位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每年种植面积约4.3亿亩,稻谷总产量达1800多亿公斤,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27%和粮食总产量的40%以上。水稻生产直接关系到我国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和社会稳定。褐飞虱是水稻生产中发生面积最大、造成危害最严重的专食性害虫,造成稻谷损失占总病虫害损失的30%,已成为亚洲水稻生产中的首要害虫。因此,遏制褐飞虱的发展和危害是保障我国和世界水稻生产安全的重大需求。实践表明,从
学位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世界上一半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食。亚洲栽培稻有籼稻和粳稻两个亚种,籼粳杂种F1具有显著的杂种优势,籼粳交后代群体容易发生性状分离,蕴藏着很大的遗传多样性。构建籼粳交遗传群体开展重要农艺性状的QTL定位研究,剖析农艺性状的遗传基础,对培育具有优良性状的水稻品种具有重要意义。水稻直播生产可减少大量劳动力,是一种低成本栽培技术。在直播生产中,淹水缺氧一直是影响直播成苗的关
学位
IFITMs(Interferon induced transmembrane proteins)是一类干扰素诱导基因编码蛋白,其蛋白家族成员均含有高度保守的CD225结构域。人源IFITM基因拥有5个成员,均定位于11号染色体上。其中IFITM1、IFITM2及IFITM3具有广谱抗病毒功能,主要通过抑制细胞器酸化或者增强质膜刚性等机制来抵抗多种胞膜病毒入侵宿主细胞。最早发现IFITMs的功能是
学位
细胞质雄性不育(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CMS)及其育性恢复是水稻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CMS-HL)水稻作为杂交水稻的质源之一,属于典型的二核期配子体不育类型,花粉经1%I2-KI碘染为圆败,其不育性能被恢复基因Rf5和Rf6分别独立恢复。其中Rf6编码的P型的三角形五肽重复(Pentatricopeptide-repeat,PPR)蛋白与己糖激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