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锈钢-碳钢层合板激光弯曲材料性能与成形试验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锈钢-碳钢层合板(简称层合板)属于金属基层状复合材料,采用爆炸+轧制工艺制成,其界面冶金结合性能牢固,综合性能优良。激光弯曲成形技术是利用高能激光束照射板材表面产生局部高温,引发局部热应力使板材发生塑性变形的柔性加工技术。本文以SUS304/Q235A不锈钢-碳钢层合板为研究对象,分析不锈钢-碳钢层合板激光弯曲前后材料性能,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激光弯曲成形试验,对激光多道扫描弯曲成形效率与圆弧扫描弯曲成形特征进行研究,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1)不锈钢-碳钢层合板激光弯曲前后材料性能分析。轧制层合板基板不锈钢层主要组织为马氏体与奥氏体,碳钢层主要组织为铁素体与珠光体。激光弯曲后,激光扫描线处生成Fe3O4,不锈钢层奥氏体组织增多,碳钢层产生一定的奥氏体。激光弯曲加工后,不锈钢层奥氏体相变区显微硬度降低145.4HV,层合板屈服强度均值降低356.4MPa;抗拉强度均值降低270.64MPa;伸长率均值由0.95%增至15.16%。层合板激光弯曲后与轧制基板相比强度有所降低,但仍高于材料性能要求,同时韧性显著提高,为后续激光弯曲成形试验材料性能有效性提供依据。  (2)不锈钢-碳钢层合板激光多道扫描弯曲成形效率分析。本文中弯曲成形效率是相同能量输入下弯曲成形角度值,即相同能量输入下弯曲角度大成形效率高。激光单道扫描次数增大层合板弯曲角度随之增大,激光单道扫描24次后随扫描次数增大层合板弯曲角度增量显著减小;相同扫描次数下,即能量输入相同,与激光单道扫描弯曲相比,层合板激光多道扫描24次、36次、48次、60次弯曲角度分别增大10°32′、12°48′、12°20′、6°36′;在大弯曲角度区域,激光多道扫描策略能避免层合板上层不锈钢裂纹产生。将层合板预调整后倾斜装夹,激光多道扫描200次层合板弯曲角度可增至93°26′。  (3)不锈钢-碳钢层合板激光圆弧扫描弯曲成形试验研究。激光圆弧扫描过程中,激光扫描次数n影响层合板弯折区能量输入;激光功率P、离焦量H以及激光扫描速度v影响激光作用区域能量密度;激光圆弧扫描半径R及层合板宽度W影响激光作用热应力分布;激光扫描基准线至自由端长度L及层合板厚度h影响层合板弯曲变形抗力,详细分析相关参数对层合板弯曲角度以及曲面变形量的影响规律。最终,基于激光圆弧扫描弯曲成形特征,采用激光圆弧扫描弯曲策略试制圆弧槽形及圆顶形样件。  本文通过对不锈钢-碳钢层合板材料性能及其成形试验研究,为提高板材激光弯曲成形效率及三维曲面成形提供理论与试验依据,同时有助于推动不锈钢-碳钢层合板激光弯曲成形技术的工程应用。
其他文献
[目的]明确不同马铃薯品种对疮痂病的抗性水平,以便进一步筛选抗病品种.[方法]利用田间接种方法,对48个马铃薯品种进行疮痂病的田间抗性鉴定.[结果]高感品种共17个,分别为冀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煤层上的坚硬顶板是造成煤矿事故的主要灾害之一。坚硬顶板会导致悬顶面积很大,突然冒落带来的冲击动压对井下设备和工作人员造成危害,给煤矿安全生产带来极大
本课题是在西部资源逐渐被开发的背景下提出的。西部矿产资源丰富,但地处高寒地区,低大气压力引发的低氧分压给高原矿产资源的开发带来很大影响,成为制约西部开发的瓶颈,如何
当前,锚杆锚固技术正在隧道地铁支护、采矿巷道支护、边坡加固等大型建设工程中广泛应用。但是,我国锚杆锚固质量及受力状态的检测大多仍然停留在利用液压千斤顶进行破坏性拉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再制造作为促进绿色发展和低碳发展理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之一,是制造业转型更新的重要方向,不仅能够实现产品多寿命周期循环利用,还可以极大地降低再制造生产过程中原材料的使用量和能源消耗量,符合国家循环经济发展的需求。针对废旧发动机零部件的再制造过程,再制造清洗是保证再制造发动机零部件产品质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去除废旧产品零件上的残余污垢,便于后续的分析、零件的检测和维修。再制造清洗
急倾斜煤层形成时,由于受地质构造运动的强烈挤压,煤层倾角变陡,断层及褶曲增多,节理及裂隙一般较发育,煤层赋存条件变化较大,因此在回采过程中经常发生顶板冒顶事故。如果底
重介质旋流器是近几年大力发展并广泛应用的一种重介质矿物分选设备,其中的旋流场是一种三维近似轴对称的多相流场,颗粒分离、分选等作用均通过离散相与连续相的相对运动完成
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轻质、高强,且具有可设计性,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先进装备的承力构件制造中。这些复材构件,通常通过固化、铺放、加工装备进行一体化设计制造,其中固化
现代制造业中工业机器人被大量使用,随着柔性装配、智能制造系统的发展,被机器人操作的对象几何尺寸随机分布,被跟踪目标轨迹实时变化,这些对机器视觉传感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