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践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个基础、核心概念。本文以实践概念作为切入点和主线索,历史性的考察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青年时期、19世纪50年代以后以及晚年时期对实践概念不同理解、定位,阐明不同时期实践的内涵、地位及其意义,并且清淅展现了不同时期实践概念实现逻辑转换的思想前提。同时,本文对各个时期马克思恩格斯对实践的不同阐释所产生的理论和现实效应也作出了深入阐发。本文从马克思思想发生急剧变化的青年时期入手,分析了他在青年黑格尔派运动时期的思想发展全貌。他的思想最先受到康德、费希特主观理想主义影响,后经青年黑格尔派转向了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又历经费尔巴哈人本主义阶级,最终创立了新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在这个思想发展过程中,马克思对实践的理解也经历了从客观唯心主义前提下的“行动”、“劳动”上升为历史唯物主义前提下的“物质生产活动”、“人的本质”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原则高度。通过确立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形成了青年马克思对实践概念的整体理解,同时为马克思确立新唯物史观奠定了前提。这对于进一步指导共产主义运动,解放无产阶级以及解放全人类提供了理论原则。马克思运用他所创立的以实践为基点的唯物史观作为理论工具,同时在深入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前提下深入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现实,创作了《资本论》。在《资本论》中,马克思通过深入把握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具体确立了物质生产、劳动的地位,由此将实践定位在与“认识”“理论”相对立的层面上。这是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特定社会将实践细化的必然过程。青年恩格斯的生活经历和思想发展不同于马克思。他没有经过抽象的自我意识哲学阶段,主要是通过旁听和自学以及参与具体社会现实走上了自己的哲学道路。施特劳斯泛神论思想影响青年恩格斯转向了黑格尔哲学并成为青年黑格尔派运动中的一员。黑格尔辩证法思想促使他将思想与行动、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起来,从社会现实出发寻找理论指导。青年恩格斯将实践理解为物质生产活动、政治革命斗争。通过与马克思合著的《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他对实践的理解与马克思达成了一致。这样的一致确立了他们终生合作的前提。随着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展以及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新情况的出现,促使恩格斯晚年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对实践的地位和内涵再次重申和界定,将实践确定为解决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的重要中介。实践被具体化为劳动和工业生产,这是恩格斯一生深入把握实践的具体逻辑过程。通过阐明马克思恩格斯对实践概念理解的具体变化,揭示了不同时期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中的不同内涵和地位。他们对实践概念的理解演变,与他们所创立的唯物史观是须臾不可分的。同时,这个阐明过程对于清晰定位马克思恩格斯的学术思想关系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并最终得出他们的思想始终是保持一致的。而且,马克思恩格斯对实践理解的不断深入、具体,为我们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一个世界观、方法论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