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江源区面积广大,生物多样性丰富,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华水塔”,同时还具有重要的生态及气候调节功能,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区域。最近几十年来,受气候变化和超载过牧的双重影响,三江源区面临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草地退化严重、水土流失逐年增多、生物多样性锐减等等,严重威胁该区域的生态安全。保护和恢复三江源生态平衡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生态工程,草畜平衡管理作为其中一项行之有效的调控手段,在调节三江源载畜数量、降低草地压力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在分析近15年三江源生态系统变化趋势的基础上,通过模型模拟区分放牧活动和气候变化对三江源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基于草地牧草生产能力以及牲畜实际牧草需求量的计算,分析了三江源地区草畜平衡的时空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之上,针对三江源不同区域草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以及草地载畜能力,提出了相应的草畜平衡管理对策。主要结果如下: (1)2000-2014年三江源草地NPPa(实际生产力)整体上呈增加趋势,但在空间上存在差异,其中75.81%区域的植被NPPa成增加状态,主要集中在三江源中北部;24.19%的区域处于减少状态,分布于三江源东部和南部。 (2)增温增水的气候变化趋势是2000-2014年三江源草地NPP增加的主要原因,加之草畜平衡管理、围封禁牧、退牧还草等政策的实施,促进了三江源大部分区域草地实际生产力的增加,改善了草地生态状况;而过度的放牧活动是三江源部分区域草地生产力降低的主要驱动因素,加剧了草地的退化,其中完全由放牧活动导致的草地生产力下降占退化面积的97.4%。 (3)2000-2014年三江源草地理论载畜量显著增加,实际载畜量则变化不大,平均载畜压力指数为1.03,且表现出下降趋势,期间多个年份达到草畜平衡状态。从空间分布上看,三江源载畜压力区域差异明显,表现为东部高西部低,东部部分天然草地仍处于严重的超载状态。 (4)通过农户调查发现,近年来,三江源区草畜平衡管理中存在着减畜效果不明显、牧民生态观念落后、草畜平衡管理方式方法存在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一现状,本文的政策建议是:建立长效持久的草畜平衡管理和补偿体、制定合理的管理方案、引导牧民转变生产方式、强化政府职能,为实现可持续畜牧业发展模式提供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