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氧化物纳米多孔材料的制备及在催化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jf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纳米材料组装的多孔纳米结构材料具有纳米尺寸效应、丰富的孔道结构和高的比表面积,因而在催化、吸附、分离和传感等应用领域中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控制备多孔纳米结构材料对于提高材料的性能、扩大材料的应用领域具有重要意义。静电纺丝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利用电场力自上而下制备由一维纳米材料组装成的无纺布材料的有效方法。本论文利用静电纺丝技术、溶剂热法和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多种金属氧化物多孔纳米结构材料或纳米复合材料,并对其催化性能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如下:   一、静电纺丝技术制备金属氧化物纳米纤维多孔膜及其在催化中的应用   1.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和燃烧合成法结合制备了一系列钙钛矿纳米纤维,包括LaCoO3、LaMnO3、LaFeO3、La0.8Sr0.2CoO3和La0.9Ce0.1CoO3。所得纳米纤维的形貌、物相和孔结构通过SEM、TEM、XRD和N2吸脱附测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将前体纤维在350℃反应1 h即得到钙钛矿结构的纳米纤维。钙钛矿纳米纤维之间相互连接组装成具有丰富大孔结构的无纺布材料,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传质方便的优点,因而表现出优异的催化甲烷燃烧活性,在La0.8Sr0.2CoO3纳米纤维膜催化下,甲烷(0.2 vol.%)在470℃完全燃烧。   2.以嵌段共聚物P123和均聚物PEO为共模板,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和自持续燃烧反应制备了介孔Ce1-xZrxO2固溶体纳米纤维。介孔Ce1-xZrxO2固溶体纳米纤维相互连接组装成具有丰富大孔结构的无纺布材料。这种独特的大孔介孔多级孔结构有利于反应物的扩散与传输,使得Ce1-xZrxO2固溶体无纺布具有比相应的块体有序介孔Ce1-xZrxO2固溶体更优异的催化VOCs燃烧性能。   二、CuO CNCs@SiO2纳米复合物的合成及在催化中的应用   利用溶剂热法一步合成了大小为60 nm左右的CuO纳米团簇(CuO CNCs)。为防止CuO纳米团簇间相互团聚,通过溶胶-凝胶法在其表面包覆一层SiO2形成CuO CNCs@SiO2纳米复合物。TEM、小角X-射线衍射和N2吸脱附测试结果表明SiO2壳具有弯曲孔道,孔径为3.7 nm,非常有利于传质和催化反应的进行。对CuO CNCs和CuO CNCs@SiO2纳米复合物进行催化烯烃环氧化性能测试,结果表明:CuO CNCs@SiO2纳米复合物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重复使用8次,催化剂活性没有明显降低;而CuO CNCs在使用一次后即发生明显的团聚,导致活性不断下降。
其他文献
随着自由基医学和自由基生物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自由基与人体的多种生理病理现象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自由基角度,探索自由基损伤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
本工作研究了不同浓度硫酸镁溶液结构,获得Mg2+和SO42-离子的各种水化和缔合结构参数,并对比研究了硫酸钠、硫酸镁溶液时空平均结构。测量了298-323K温度下,3.639×104~3.063m
金,银纳米粒(gold and silver nanoparticles)是近年来被广泛研究的金属纳米材料。由于其具有特殊的光学性质,例如:高的消光系数,表面等离子体吸收等等,使得它们在化学传感器设计
蛋白质的异常表达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如癌症等疾病在初期异常蛋白质表达量很小,不易于检测,因此发展对疾病相关蛋白质的高灵敏度、快速准确的检测技术对于疾病的
配位聚合物的设计、合成、结构及性质研究是当今配位化学研究热点。这些研究一方面意在发现新的具有某些特殊功能的无机-有机新材料,另一方面,旨在通过实验研究探求此类金属-有
齿轮箱作为机械设备的关键部件,故障发生率比较高,针对其运行信号大多为非平稳振动信号,设计以DSP-TMS320F28335(简称F28335)为核心的嵌入式齿轮箱故障诊断系统,利用F28335丰
分子印迹聚合物敏感材料具有记忆功能,脱除模板分子后,可以选择性地吸附模板分子,完成对目标分析物或结构类似物的分离。人们大多致力于研究以单一化合物作为模板分子制成的
氢键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分子间弱相互作用。氢键对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反过来,人们利用分子间氢键弱相互作用,又可以构筑多种多样的分子结构和丰富
碳酸锶是重要的锶盐化工产品,广泛用于电子信息、化工、轻工、陶瓷、冶金等十几个行业。研究发现,微纳米碳酸锶在催化和化学传感器等方面有着特殊的应用,不同形貌的碳酸锶产品具
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由于在低成本、轻重量方面的优势,同时具有器件结构可调、可弯曲、可卷对卷制备大面积电池的特色,现在受到国内外研究者越来越多的关注。而窄带隙的聚合物,由于可以通过结构改进来调节其吸光范围、溶解性、成膜性等,现在已经成为有机太阳能电池中效率最高的一类给体。对器件结构的设计和优化,同样可以达到提高器件效率和稳定性的目的。现在有机太阳能电池不能商业化就是因为光伏效率和稳定性不够理想。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