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HLA抗体在肾移植活动性抗体介导排斥反应中的意义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sm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验背景: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肾病的首选治疗方案,为广大终末期肾病患者带来了希望。肾移植术后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ntibody-Mediated rejection,ABMR)是影响移植肾功能并最终导致移植肾失功的主要原因。随着临床检验技术的发展,术前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配型减少了HLA介导的细胞性排斥反应及HLA抗体介导的体液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术前群体反应性抗体(Panel reactive antibodies,PRA)检测及补体依赖细胞毒性试验(Complement-dependent lymphocytotoxicity,CDC)能够早期诊断患者的致敏状态,减少了超急性及急性加速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免疫抑制剂药物的研发及免疫抑制方案的优化改善了细胞介导排斥反应的治疗效果,这些都提高了移植物的短期存活率。然而移植肾的长期存活率并未得到显著改善。研究表明,大多数移植肾失功与抗体介导的移植肾排斥反应相关,除了HLA抗体在移植肾排斥反应中的作用外,近年来非HLA抗体介导的移植肾排斥反应越来越受到关注。从临床经验来看,肾移植术后抗体介导排斥反应与T细胞介导排斥反应相比较,具有救治困难、预后差且容易复发的特点,目前已成为器官移植领域亟待攻克的重点和难点。非HLA抗体的种类非常繁多,目前在肾移植领域有多种非HLA抗体被报道。有些非HLA抗体,如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抗体在心脏移植领域被报道过,但在肾脏移植领域未被报道过。临床上,在肾移植领域并未建立完善的非HLA抗体检测体系,尚不能通过血清非HLA抗体的情况对活动性抗体介导排斥反应进行预防性术前检测及辅助术后的诊治。实验目的:分析肾移植术后发生活动性ABMR且群体反应性抗体阴性患者血清中非HLA抗体的情况,筛选出与肾移植术后活动性ABMR的发生具有相关性并有预测价值的非HLA抗体,为临床上开展非HLA抗体的筛查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相关非HLA抗原在移植肾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从而为研究移植肾中非HLA抗体的作用机制提供实验基础。实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二科因肌酐异常行移植肾穿刺病理活检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移植肾穿刺组织进行病理诊断(病理诊断依据Banff-2017移植肾病理分类方案)。根据纳入标准,最终ABMR组纳入26例术后发生经病理证实的活动性ABMR,且发生排斥时PRA为阴性的患者,对照组纳入19例因肌酐异常行移植肾穿刺活检病理提示无排斥反应的患者。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肾移植术前、术后的血清学样本及移植肾穿刺病理组织样本。通过Luminex法对血清中60种非HLA抗体(既往报道与器官移植相关,包括但不局限于肾移植领域)进行检测,对两组患者血清中各非HLA抗体阳性个数及荧光中位值(Median fluorescent intensity,MFI)进行差异性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法筛选出与活动性ABMR发生具有相关性的阳性表达的非HLA抗体,通过对移植肾组织相关非HLA抗原的免疫组化染色,比较两组移植肾中非HLA抗原的表达及分布差异,绘制ROC曲线评估筛选出的非HLA抗体对活动性ABMR发生的预测价值。实验结果:(1)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包含年龄,性别,穿刺时间,移植次数,免疫抑制剂,二线用药方案,术前诱导,术前PRA检测结果,术后PRA检测结果,透析时长,透析方式,BMI,移植类型),ABMR组和对照组患者所有指标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2)比较Luminex法测定的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血清中阳性的非HLA抗体个数,发现ABMR组患者术前、术后血清中非HLA抗体的阳性个数均多于对照组(P<0.05)。(3)对所有非HLA抗体的荧光中位值进行差异性分析,发现与对照组相比,ABMR组中术前6种抗体的MFI显著升高(P<0.05),包括PRKCH、PRKCZ、ATP5B、SSB、SNRPB2和STAT6抗体,术后有9种抗体的MFI显著升高(P<0.05),包括CSF2、ATP5B、LPHN1、PECR、CCP、STAT6、SSB、NCL和PRKCZ抗体。(4)采用单因素分析法筛选出4种与活动性ABMR发生具有显著相关性的非HLA抗体(P<0.05),即CSF2、CCP、SSB和Thyroglobulin抗体,其中后3种抗体既往在肾移植领域未见报道;研究还发现9种与活动性ABMR发生具有潜在相关性的抗体,包括CXCL9、P2RY11、PRKCZ、胶原I、胶原V、NCL、PTPRO、STAT6和VIM,有待扩大样本量进一步明确。(5)组织病理学染色证实了活动性ABMR的移植肾组织表达更多的CSF2和Thyroglobulin抗原。(6)筛选出的CSF2、CCP、SSB和Thyroglobulin抗体对术后活动性ABMR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结论:(1)ABMR组患者肾移植术前与对照组患者肾移植术前相比较,血清中含有较多个数的阳性非HLA抗体,且PRKCH、ATP5B、SSB等6种非HLA抗体呈现较高表达。(2)ABMR组患者肾移植术后与对照组患者肾移植术后相比较,血清中含有较多个数的阳性非HLA抗体,且CSF2、SSB、CCP等9种非HLA抗体呈现较高表达。(3)CCP、SSB、CSF2和TG 4种非HLA抗体与肾移植术后活动性ABMR发生具有显著相关性,且这4种非HLA抗体对肾移植术后活动性ABMR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4)CSF2和TG抗原在ABMR组患者移植肾组织中呈现较高表达。
其他文献
方向图控制是阵列信号处理领域重要的研究方向。通过设计传感器阵列的加权值,方向图控制技术可以有效提高阵列系统的检测、估计、抗干扰等性能。本文针对阵列方向图控制的理论和信号处理算法展开研究,所涉及理论包括自适应阵列理论和优化理论。现将研究工作总结如下:1.针对单方位点方向图控制时需要进行参数寻优和算法流程复杂的问题,提出一种单方位点阵列响应控制(Single-Point Array Response
硫和碳元素广泛分布于地球的各个圈层之中,确定含硫/碳化合物的存在形式以及它们与各种矿物之间的化学反应一直是凝聚态物理和地学等领域的热点研究课题。由于地球内部不同圈层的温压条件、氧化还原环境和矿物组分的复杂性,确定含硫/碳化合物的存在形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利用课题组自主发展的CALYPSO结构预测方法结合高温高压实验技术,在地球深部温压条件下,对硫和碳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高压行为开展了
太赫兹波具有许多优良的特性和广泛的应用潜力。太赫兹技术研究中的首要问题是如何获取太赫兹源,基于固态器件的非线性效应将微波毫米波信号向更高频段倍频是目前获取太赫兹信号的主要技术途径之一。平面肖特基二极管由于具有低的寄生参数、高的截止频率和可室温工作等特点,一直是太赫兹固态变频(倍频、混频和检波)技术中的主流器件。太赫兹倍频二极管往往工作于高频、高功率、非线性和多谐波状态下。同时,伴随着复杂的工作条件
交通拥堵是当前世界上大多数城市所面临的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其对公众的出行和整个社会的发展都造成了一系列负面影响,如人们出行延误、车辆燃料消耗和环境污染等。在造成交通拥堵的众多因素类型中,由信号控制的交叉路口是城市交通环境中最普遍的交通拥堵瓶颈类型之一,因此交叉路口的交通信号控制是城市交通控制的一个关键部分。近年来,强化学习(Reinforcement Learning)在交通信号控制中受到广泛的关
集成光子芯片可以把多种器件集成在一个芯片之上,具有尺寸小、功耗低、集成度高等优势。混合集成光开关作为其重要的核心组成部分,不但起到开关保护的作用,而且可以实现不同材料中的光路切换,实现多材料兼容的混合集成芯片。光开关需要器件具备低功耗、响应速度快、性能稳定、大容量、低延迟等要求。功耗是光开关能否实用化的重要指标,聚合物光开关在功耗方面具备独特的优势,因此本论文中,主要研究聚合物混合集成的低功耗光开
当今时代正处于第三四次科技革命即电子信息向数字智能时代叠加、转型过渡的历史时期,集成化、多功能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微波电路与系统将为数字智能时代提供技术支撑,其研究已成为电子信息技术领域发展的主要方向。通过电磁耦合技术利用截止模谐振器实现可重构滤波器对于微波电路与系统集成化、多功能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有重要意义。为此,该论文研究主题是“基于截止模谐振器的可重构微波滤波器研究”。可重构多功能滤波器是相
随着经济水平不断提高,我国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消费者对汽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汽车在开窗工况行驶时会产生低频高强度的风振噪声,极易导致驾驶疲劳。虽然各大车企每年在风振噪声控制研究方面花费巨资,但已有控制方案仍存在效果欠佳、对造型影响大等诸多不足之处。近年来,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激励器(DBD-PA)因具有结构简单、响应迅速、对造型影响小等优点,已经成为流动控制领域的研究热点,并展现
自从石墨烯在2004年首次通过机械剥离法成功制备以来,具有类似石墨烯六角结构的二维(2D)材料的性质及其应用就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及关注。在此基础上,随着多种新型类石墨烯二维材料的发现及成功制备,类石墨烯二维材料异质结构的出现为材料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相比于纯二维材料,由两种不同材料形成的二维材料异质结可能展现出其组分材料性质的综合性能,甚至能够展现出其他的新特性,这使得其在电子学、光学、自旋电子学
随着国家与社会对于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型等问题的关注度与日俱增,各类助老助残和人体增强下肢外骨骼已经在医疗康复、工业生产和军事领域等各个方面体现出了深远的应用前景与研究价值。而对于下肢外骨骼的设计与研究来说,仍需要解决模型准确度不高、控制性能较差、人机耦合不协调、意图识别不准确、控制策略不智能等问题。因此,本文以下肢外骨骼的人机耦合控制性能为目标,从人机耦合控制的准确化、安全化和智能化为出
如今通信行业发展迅速,与其相关的高清直播、智能家居、工业自动化、导航定位、无人机等技术为人们带来极大便利。与此同时,通信技术对传输速度和容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频谱竞争也愈发激烈,可利用的频谱资源所剩无几。于是人们开始重视能够应用在近程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超宽带技术。超宽带是由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FCC)定义的一种短程高吞吐量的无线通信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