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电影的叙事学研究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qingxian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直接表现南京大屠杀题材的故事片为研究对象,迄今为止公开上映的此类影片有《屠城血证》(1987)、《黑太阳1937》(1995)、《南京1937》(1995)、《五月八月》(2003)、《栖霞寺1937》(2006)这五部,另外2007年上映的中外合拍片《黄石的孩子》中有十余分钟的片段表现了南京大屠杀,虽然是片段化的呈现,但是这短时间内的呈现方式与之前的五部影片表现出了极大的差异,一定程度上预示着南京大屠杀电影的发展趋势,所以本文也将《黄石的孩子》中的十余分钟南京大屠杀片段作为研究文本。针对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这一研究客体,本文采取电影叙事学的研究方法,从叙事角色、叙事模式、叙事视点和叙事空间四个角度分析南京大屠杀电影的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的叙事特点,希冀总结探究南京大屠杀电影的演进规律及其原因。本文第一部分从叙事角色角度入手,对南京大屠杀电影中的六种行为角色即加害者、受害者、拯救者、被拯救者、抗争者和帮手及其功能进行逐一分析,并对每种行为角色在电影中的呈现力度和呈现方式进行总体概括,重点分析行为角色中的某些特例。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并探究其背后的话语运作机制。本文第二部分从叙事模式入手,对南京大屠杀电影的三种叙事模式即受害模式、夺宝(护宝模式)和拯救模式进行分析总结,认为受害模式是南京大屠杀电影的主流叙事模式,尤其是成为早期南京大屠杀电影的唯一叙事模式;护宝模式虽然在最早和最近的大屠杀电影中出现,但这并不是一个新的轮回的开始,而是在叙事语境和叙事机制变化下的必然选择;拯救模式在最新的大屠杀电影中逐渐突出和鲜明,预示着这种早被西方证明过的经典叙事模式正在成为我国南京大屠杀电影的主流。在对三种叙事模式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叙事模式的“深层结构”。本文第三部分从叙事视点入手,对影片呈现屠杀场景时的视点运用进行规律性探究,认为屠杀场景的聚焦变化呈现由零聚焦到内聚焦的变化,即叙事视点由全知全能向限制视点的转变,并且限制视点分布较散。另外影片中存在较为特殊的三种限制性视点即儿童视点、日本女性受害者视点和西方人士视点,对这三种特殊限制性视点的效果和原因进行分析研究。本文第四部分从叙事空间入手,对南京大屠杀电影中特殊的物理空间、社会空间和心理空间进行逐一分析,重点剖析家庭空间和列维·斯特劳斯所提出的卡杜浮心理空间。结语部分从影响制约南京大屠杀电影的叙事机制出发,对政治、商业和人文叙事机制对大屠杀电影的影响进行分析,认为总体上呈现从政治叙事机制、人文叙事机制到商业叙事机制的变迁。
其他文献
锡林郭勒草原是京津及整个华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是内蒙古草原的主体部分,是世界著名的优质牧场之一。近年来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草场退化、沙化、盐渍化十分严
近年来,我国运动员的培养模式正悄然发生着变化,从专业运动员到运动员学生,再到现阶段高校高水平学生运动员的培养。这一变化表明,我国运动员培养模式已经打破了相对封闭的状
“黑屏”事件的频发,已不仅是版权问题。业界普遍认为,目前我国的操作系统等基础软件完全依赖国外进口,微软能够轻松地控制所有连在网络上的电脑,这势必直接威胁国家信息安全
公益广告弘扬真善美,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功能正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公益广告要净化社会的空气,塑造人们的心灵,就需要借助语言这一重要的手段来
全球灾难频发,国际社会积极提供人道主义救援。然而,在国际应急中却存在许多的法律问题,这些法律问题会导致受灾民众在恰当的时间接受不到国际救援主体以恰当的方式所提供的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建设,不可避免的出现近距离或超近距离多次穿越城市中心繁华区的工程建设现象,而这些地域已经建成各类高层房屋,也存在着大量年久失修、结构强度低,抵抗施
本研究采用了心理账户理论作为理论基础,来研究影响网络再购买意向的因素及其关系。通过查阅文献、访谈、建立假设模型,编制问卷;验证模型,达到良好拟合指标;最后通过情境材
与以往任何时代的经济动力相比,现在构建我们日常生活的经济力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为控制市场和原材料而展开的竞争性战争已转变为争夺新观念和新发明的战争。专利权作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成分逐步向多元化发展,但国有经济仍然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决定作用。国有企业是我国公有经济的主体,目前国有
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史上,中国走过了五千年的历史长河,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农耕时代,我国的民族文化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村庄农耕文化。民间故事作为民间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所承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