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炭的炭际效应及其对土壤氮素转化关键过程的影响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cha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水稻的生长发育中不可或缺的大量元素之一就是硅(Si)。水稻是易富集镉的作物,土壤中的镉离子容易被水稻通过根系吸收并向上转运,最后使水稻籽粒中富集大量的镉,从而影响稻米安全生产。本试验选用松粳16和东农427两品种水稻,通过水培试验,设置三个镉浓度梯度。镉胁迫7天后喷施Si-50G、Si-60G、Si-TG三种不同类型的硅制剂。比较并分析不同硅制剂对重金属镉胁迫下水稻苗期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丙二醛(
学位
黑龙江省炸条型马铃薯生产上存在块茎干物质积累不足,炸条颜色不稳定等问题。调查显示前期化肥用量高是限制马铃薯产量及炸条品质的主要因素。为解决上述问题,采用田间对比试验方法,设置四个施肥处理(F250:闷耕前追施复合肥250ka/ha;F500:底肥施用复合肥500kg/ha;F750:底肥施用复合肥500kg/ha,闷耕追施250kg/ha;F1000:底肥施用复合肥750kg/ha,闷耕前追施25
学位
养分管理不科学是限制我国大豆产量与品质提升的主要因素之一。针对此,采用田间对比试验,2019年设置农民习惯管理模式(FFP,农户施肥)、养分综合管理模式Ⅰ(INM,优化氮磷钾肥用量与缓控释肥比例)、养分综合管理模式Ⅱ(INM+BMg,增施硼镁肥)、养分综合管理模式Ⅲ(INM+FMP,增施钙镁磷肥)4个处理;2020年设置农民习惯管理模式(FFP)、养分综合管理模式Ⅰ(INM)、养分综合管理模式Ⅱ(
学位
土壤作为自然界的组成部分,是所有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近年来随着工农业的蓬勃发展,废弃物的排放导致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重金属铅因其在土壤中易发生迁移转化、很难被降解的特点,对土壤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生物炭因疏松多孔的结构特征,成为当今备受关注的土壤改良剂。植物修复技术具备环境风险较小,不会造成二次污染等优势,但在应用过程中会受到自身富集效果的制约。本研究以农田废弃物秸秆制备生物炭,耦合东北地
学位
大豆是黑龙江省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是长期以来存在土地过度开垦、化肥大量使用、肥料利用率低等问题,使土壤理化性状下降,产量降低,急需新型缓释肥料投入、改善土壤结构、植物合理利用吸收肥料养分从而提高作物产量。本研究采用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和室内矿化培养实验从沸石、麦饭石、粉煤灰三种材料中筛选出沸石材料作为包膜肥料的膜材料;采用室内淋溶实验研究肥料的缓释性能;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沸石材料对化肥包膜施入
学位
倒伏是制约水稻高产的因素之一,本研究探讨养分综合管理和化控措施对水稻抗倒伏能力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方法,以“五优稻4号”为试验材料,共设6个处理(FFP:习惯施肥;INM:综合管理;INM+L1:综合管理+11叶期低浓度化控剂;INM+H1:综合管理+11叶期高浓度化控剂;INM+L2:综合管理+12叶期低浓度化控剂;INM+H2:综合管理+12叶期高浓度化控剂),测定茎秆形态特征、力学性状、显微
学位
为了提高黑龙江地区畜禽粪污资源再利用率,减少化肥用量,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本试验应用牛粪污,进行田间大区试验,试验共设置:M0N0P0:不施肥、M0NP:常规施肥(化肥)、M1N0P0:牛粪污67.5t·hm-2、M1N1P1:氮、磷减量40%配施牛粪污67.5t·hm-2、M1N2P2:氮、磷减量20%配施牛粪污67.5t·hm-2、M2N0P0:牛粪污135t·hm-2、M2N1P1:氮、磷减量
学位
黑土是我国东北地区主要耕作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肥力高,但近年来由于水土流失严重、不合理的耕作、掠夺式的开发以及气候等因素使黑土严重退化,导致黑土有机质的含量急剧降低,黑土层变薄,理化性质恶化,作物产量严重下降。因此为保证我国粮食安全,如何恢复退化黑土的肥力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本试验通过添加两种有机物料:有机肥和生物炭,研究其对退化黑土基础理化性质、土壤呼吸、土壤酶活性、有机碳及其组分和大豆幼苗
学位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