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少年小说作为八十年代才得以确立的新文体,它的产生和发展过程都与新启蒙思潮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刚刚结束了文革动乱的八十年代初期,新时期的意识形态赋予了文学“启蒙”的历史任务,于是诞生了一批以回归“五四”为己任、以鲁迅为榜样、以建立自由民主的社会与文化为使命的启蒙知识分子,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新启蒙运动”。以启蒙为己任的知识分子们自然而然地将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少年这个特殊又重要的团体,用文学作品打开少年的心扉,使得他们按照成人安排好的“正确”路线成长,是启蒙知识分子的目的所在。这种思想观念上的重视,促使少年文学从儿童文学中独立出来走向文体的自觉,而青少年群体所独具的特性及小说所具有的题材优势,使得少年小说迅猛发展且在整个少年文学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文革十年对儿童文学创作的破坏也为少年小说作家们提供了无穷动力。担当着启蒙重任的八十年代少年小说创作多被打上了“精英文化”的烙印,作家多以“干预”的姿态出现在文学作品中,为读者指明发展的方向被认为是作家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作品整体则流露出类型化的倾向。进入90年代以后,大众文化的来袭使得“新启蒙”的路线被消解,消解崇高、让孩子自由的成长、只引导不干预的创作思想得到普遍认可。随着“新启蒙”的潮起潮落和人们对青少年群体认识的不断深入与完善,少年小说的创作也在不断的变化着,逐步由热闹的沸腾期进入到平稳的成熟期。这种转变表现在描写对象以普通学生和普通琐事为主、作家们更为隐性的表述方式、作家队伍的大幅度扩张、以凸显“成长”为主的长篇热等方面。个人独立进行“个性化”的创作成为九十年代少年小说作家们的追求,他们以合而不同的叙述姿态为“人”的内涵做出了更加深入的诠释。经历了坎坷发展历程的少年小说在进入新世纪以后,更加注重贴近青少年的本性,“幻想天性”与幽默品格的确立、大量丛书的出版,真正地体现了“少年小说创作为青少年服务”的主旨,显示出了少年小说独特的无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