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共政策是国家行政机关为了实现一定的公共利益或者目标而制定的行为准则。在我国,政策是党和政府的生命线。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提高党的政策质量和水平,提高各级政府的政策执行力。我国现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转型表现为政治体制、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的转型。此时,民主法治建设比较滞后,公共政策的质量和执行的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为了确保公共政策的高质量,确保政策执行的有效性,真正实现和谐善治,必须尽可能避免和减少公共政策自身的矛盾冲突,克服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等环节的弊端,这也是改善政府公共管理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公共政策冲突是公共政策系统内部,由各级政府所制定的政策之间的对立矛盾与相互抵触现象。公共政策冲突的本质就是各级政府之间的利益冲突。府际关系理论强调政府间的互动合作关系。社会冲突理论认为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的冲突对社会与群体具有整合、稳定、促进、平衡功能。协作解决政策冲突理论强调在和平氛围内,协作解决冲突,使得冲突双方在利益面前获得双赢。在当前中国,公共政策冲突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本文主要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进行阐述。当前中国公共政策冲突的影响具有普遍性,公共政策冲突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公共政策冲突形成的原因表现在多个方面。其中,有体制因素,比如官僚体制的稳固化倾向、权力控制的等级性和目标的多样化;也有政策价值观的分歧,政策利益驱动、信息阻隔方面的因素。公共政策冲突不仅导致公共政策失效,破坏政策的统一性,而且会削弱政府权威,影响政府公信力。本文主要从消极影响入手,从体制因素、政策价值观、政策利益、信息阻隔这四方面入手,找出公共政策冲突发生的原因,通过体制改革,确立公共价值观,完善利益协调机制,建立现代信息系统的努力来求得政策冲突的治理,力求把政策冲突的消极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