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地质环境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导致了不同类型和规模的地质灾害,主要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等,对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形成严重威胁。本论文依托陕西省定边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项目,通过野外调查和资料搜集,对研究区的地质灾害形成、发育和分布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并在MAPGIS平台下,选用指数法和信息量法进行分析和结果比对,得出研究区域的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并获得了如下研究成果:(1)通过现场调查,研究区内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328处,其中崩塌307处,占93.60%;滑坡20处,占6.10%;泥石流1处,占0.31%。研究区的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县境南部以黄土梁、塬、沟壑等地貌类型为主地区。而县境北部,地势开阔、平缓,地质灾害并不发育。(2)结合实地调查和前人总结经验,选择地形地貌、岩土体类型、植被覆盖、地质灾害点密度、地质灾害规模等级、降雨量和人类工程活动这七项因素作为易发性评价指标。并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得出各评价指标之间的权重关系。(3)在使用指数法进行易发性评价时,在得出各评价指标之间的权重关系的基础上,通过指数法数学模型图层属性叠加得出各网格单元的地质灾害易发性指数,采用自然断点法进行分级,并得出指数法下的研究区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图。(4)在利用信息量法进行易发性评价时,计算5个评价指标15个状态下的的信息量值,通过对各评价指标区文件的的属性进行赋值,并叠加到格网单元中,计算得出各格网单元的信息量值,使用自然裂点发分级并得出信息量法下的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图。(5)通过对指数法和信息量法的计算模型及结果的比较,由于指数法的评价因子是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原理通过构造判断矩阵并人为地根据经验确定权重关系以赋值,其各个因子的关系是一种人为确定的、经验的关系,拥有较强的主观性,对评价结果的准确性产生一定影响;而信息量法的是用样本概率方法计算出各种因子的信息量值,再从各图层提取和处理信息量值是一种计算过程,人为干扰较少,相对更加客观、可靠。采用信息量法获得的成果既符合实际调查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实用价值,且与研究区的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地质环境条件和人类工程活动等相符合,故确定为最终评价结果。(6)最终确定研究区高易发区1882.5km2,占总面积27.20%,包含地质灾害282处;中易发区1575.1km2,占总面积22.76%,包含地质灾害51处;低易发区1324.6km2,占总面积19.13%,包含地质灾害5处;非易发区2137.8km2,占总面积30.90%,包含地质灾害0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