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选取6名接受过硕士教育的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从道德维度这一视角出发,思考师生关系对学生自我认同的影响。质性研究范式的选取,一方面通过直接呈现倾听研究对象的声音,突破已有研究中通过思辨建构理想师生关系的困境;另一方面通过RUC式生活历史法收集材料,从而在一个全面的图景上了解师生关系对学生自我认同变化的影响。主要收集到的材料是研究对象所经历的在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及硕士这五个学段的师生关系。资料处理方式首先坚持“三层互动原则”,即搜集到的原始材料、已有相关理论与研究者的个人理解三者之间互动。其次,采用的是研究对象组合式,以其中的一名研究对象作为中心人物,其他研究对象在不同的主题中进行辅助论证。本研究共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第二部分是正文的前四个章节。第一章,呈现他们在一种比较权威的师生关系中,经历“学生”身份险些丧失的险境,表明学生的自我认同成为一个问题。第二章,呈现他们在一种比较民主的师生关系中,经历“种子选手”或者“优秀学生”之类的身份获得。第三章,采用双重对比的方式,呈现出研究对象经历从“顶着光环”到“失去光环”的身份转换。第四章,通过研究对象相关经历,呈现出他们分别做出“我的道德使我接受不了 ”、“我不是机器人”及“我只能不断地点点头”的身份抉择。第三部分是本文的第五章。这部分呈现三个内容,首先是通过中心人物的一个情境性个案呈现,表明自我身份的探寻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其次,总结影响研究对象的师生关系和自我认同的具体因素,及师生关系是如何与个体的自我认同进行互动的;第三个内容是对整个研究过程进行回顾与反思。研究发现共有三点:首先,本研究中研究对象的“自我认同”的内涵始终是对其自我身份的探寻,具有社会性、反思性、方向感和意义感。这一外来专业术语,虽然有一定的陌生感,但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生涯。其次,研究对象而言,师生关系是非常重要的社会关系。从老师角度而言,学生是否尊重老师的权威、学生的学习成绩或学术表现、家庭背景、学生有无给老师送礼、是否担任班干及学生的性别都影响着师生关系。从学生的角度,老师的教学水平或学术建树、老师的“颜值”、老师的人格魅力及老师肯定或否定的言辞都影响着师生关系。第三点,师生关系影响着学生的自我认同。当师生关系被具体的影响因素异化的时候,会阻碍学生的自我认同;而一种民主的或者充满肯定言辞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成长的时候,则会促进学生的自我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