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翻译理论指导下《成都街巷志》(节选)文化负载词翻译报告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oidemor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翻译报告选取袁庭栋先生所著的《成都街巷志》为翻译对象,内容涉及成都街巷命名及相关历史变迁。源文本属于杂合型文本,主要以信息文本为特征,其间包含大量地方文化特色词汇,故本报告以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为出发点,在文化翻译理论的指导下,重点讨论其中的翻译技巧,旨在保留文化内涵,促进中西文化交流。本报告以文化翻译理论为指导,研究源文本所根植的文化内涵,最大限度地再现文化意象,促进文化交流。报告认为文化翻译理论具有针对性和适用性,能有效帮助解决文化负载词的翻译难题。为了更好地翻译文化负载词,报告根据奈达的文化分类法,将文化负载词分为以下五种类型:社会文化、物质文化、宗教文化、生态文化和语言文化,并在文化翻译理论的指导下采取归化与异化相结合的策略和翻译方法,以期一方面保留源语文化特色,另一方面增加译文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帮助目标语读者理解中国文化,促进巴蜀文化的国际交流。实践表明,文化翻译理论能够较好地帮助传递文化特色信息,为中国历史文献外译实践提供参考与借鉴。
其他文献
笔者在演唱歌剧选段《梦里常吟游子歌》之后,对本部歌剧——《深宫欲海》以及剧中主人公公子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对相关资料文献的检索笔者深入地分析了该剧的故事情节,并想要对剧中主人公公子伋的人物形象及其主要唱段进行深入研究。本文将立足于《深宫欲海》文本的情感体验和《梦里常吟游子歌》咏叹调解析。共分为四个部分来深入探究,首先,以歌剧《深宫欲海》的概述为切入点对其创作背景进行剖析;其次,分析公子伋人物塑
本文选取四川绵竹清平民歌作为切入点,对其历史沿革、演唱风格、艺术特征、发展现状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并思考四川清平民歌传承与发展,从而对如何弘扬我国传统民族民间音乐提供理论借鉴。首先是对四川绵竹清平民歌的沿革历程的梳理与分析;其次是对四川绵竹清平民歌演唱风格的分析;然后以第三章的研究为基础,对四川绵竹清平民歌艺术特征分析;最后是对四川绵竹清平民歌传承状况的研究。通过实地田野调查,对绵竹清平民歌演唱进
《舞狂》(献给阿斯托尔·潘塔莱昂·皮亚佐拉)是青年作曲家高平博士在2000年为致敬阿斯托尔·潘塔莱昂·皮亚佐拉而作。在创作手法上通过借鉴皮亚佐拉探戈音乐的艺术风格,表现出别具一格的阿根廷异域风情。这是作曲家将传统作曲技法与爵士风格融合的一次大胆尝试,为中国传统音乐在风格上的突破提供了宝贵借鉴,也为中国钢琴音乐演奏技法的突破进行了大胆的革新。本文主要从作曲家及《舞狂》创作背景、音乐本体研究分析、演奏
一首精美绝伦的古诗词,往往会得到许多作曲家的喜爱与欣赏,通过作曲家们对同一古诗词的谱曲,便出现了同词异曲的作品。本文选取的研究对象是由顾达昌、周易两位作曲家创作的同词异曲声乐作品《钗头凤》。本文从音乐和演唱角度出发,对两首作品的曲式进行了简要分析,着重从“异曲”的角度,对两首作品在演唱中进行了对比探究,通过对同词异曲《钗头凤》的演唱探究,希望对如何更好更准确的演绎这两首古诗词作品提供一些启发。
中国的古诗词起源于诗经,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是各代诗词作者的结晶,更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演唱古诗词歌曲可以提升文学修养,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学习诗人的圣贤精神。本文以老锣作曲、龚琳娜演唱的《24节气古诗词歌曲》为研究对象,在作曲中老锣用时间的特点把古诗词进行串联,根据中国语言的发音规律进行创作,并在乐队编配中大量使用中国乐器,在演唱中龚琳娜运用了戏曲的元素,根据节气的变化运用不同的音色和润腔技
钢琴作品《在那遥远的地方》是张朝先生根据王洛宾先生创作的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改编而来,此曲在推动中国钢琴音乐创作及中国钢琴音乐民族化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张朝先生钢琴作品《在那遥远的地方》的变奏性、抒情性、戏剧性以及对中国民族器乐音色的模仿来探讨张朝此作品的改编特点并从多方面对作品进行演奏分析,以帮助更好地理解此曲的情感表达,并且对演奏有更深刻的体会。同时能够感受中国音乐的独特韵味,对
约翰内斯·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 1833-1897)浪漫主义时期著名的音乐家、作曲家、钢琴家,被称为“浪漫主义的新古典主义者”。勃拉姆斯一生创作了大量不同体裁的作品,晚期的创作主要以小品为主,1892-1893年间他陆续完成了Op.116-Op.119的创作,Op.119是勃拉姆斯送给克拉拉的作品,勃拉姆斯用古典时期的结构和浪漫时期丰富的和声诠释自己对音乐最纯粹的情感以及对克拉
江油云集山歌是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也是川北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薅秧歌》是江油云集山歌中表演性较强的一套歌曲,它由四个部分组成,多种的演唱形式与独特的演唱特点相结合区别于其他山歌。云集山歌是云集人民长期劳作中的产物,用歌声记录生活,用歌声传承情感,反映了当地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和文化交流,体现浓郁的历史色彩。但由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巨大变迁,导致云集山歌濒临失传。笔者秉着对川北汉族民歌的热爱
莫扎特是欧洲古典主义时期一位奥地利天才作曲家钢琴家,所写作品体裁形式广阔,在他的一生中共写作了600余部不同种类的声乐器乐作品,包括歌剧、奏鸣曲、钢琴协奏曲、交响曲、弦乐四重奏等。在这些作品中钢琴奏鸣曲为后世每一位钢琴演奏者提供了不可或缺的专业养分,在其看似简单的音乐织体上,却蕴含了极丰富的音乐内容。每一位钢琴演奏者在接触过莫扎特奏鸣曲学习后都发现一个共性,简洁的旋律及和声织体背后隐藏的是对钢琴演
嘉绒是藏民族的一个分支,其民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艺术魅力,它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嘉绒圣地繁衍生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新时代生活方式的冲击,嘉绒民歌文化传承屡屡受挫,本文以理县嘉绒藏族情歌为研究对象,以民族声乐表演艺术的视角对理县米亚罗嘉绒藏族情歌《拉勒佘姆》进行演唱研究,对嘉绒藏族情歌的演唱技法和音乐文化进行解析,以期对保护理县嘉绒藏族传统民间音乐与传承嘉绒民族文化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