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氯复合工艺对典型PPCPs类污染物的去除及副产物生成控制的研究

来源 :苏州科技大学 苏州科技学院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a7342667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药品和个人护理品(pharmaceuticals and personal care products,PPCPs)是一类新兴的微污染物,在饮用水水源及其他水体中频频被检出,由于PPCPs的负面环境效应,水体中PPCPs类污染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PPCPs一般具有很强的极性、难挥发,常规处理工艺中的混凝、沉淀和过滤单元对PPCPs的去除非常有限,水源水中存在的PPCPs会穿透滤池进入消毒环节,紫外、氯作为常用的消毒剂被广泛应用于水厂消毒中,水处理中的氯等消毒剂与PPCPs通过物理化学反应有可能转化成非受控新型消毒副产物,进而对水质安全造成威胁。本文以典型PPCPs类污染物双氯芬酸钠(diclofenac sodium,DS)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分析和生物测定等手段,考察了紫外、氯以及紫外与氯联用等消毒工艺对DS的去除效果和降解机制,以期为饮用水安全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支持。  采用UV/ClO2复合消毒体系,对比考察了DS在单独UV、单独ClO2和UV/ClO2体系中的去除性能,研究了DS的去除机制及影响因素,探讨了OH和O2-等自由基的贡献率,评估了降解过程中溶液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变化,对比了投加方式对UV/ClO2消毒体系的影响,分析了UV/ClO2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能性。  结果表明,UV与ClO2联合可以产生协同作用,UV/ClO2能够有效去除水体中的DS,且DS在单独UV辐照、ClO2和UV/ClO2中的降解反应均符合拟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在23℃、pH=6.82,二氧化氯投加量为0.3mg L-1条件下550μg L-1的DS在UV/ClO2体系中的拟一级动力学常数为0.02963s-1,分别是单独UV辐照和单独ClO2作用的41倍和1.88倍;DS降解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二氧化氯和OH,OH的贡献率为18.6%,O2-的贡献率为5.4%;实验范围内,ClO2投加量由0增加至0.4mg L-1时,拟一级反应动力学常数由0.00072s-1增加至0.0403s-1;在pH值4.50-8.50范围内,pH值对UV/ClO2体系的影响不大;腐殖酸对DS的降解有明显抑制作用,当腐殖酸浓度增加到7mg L-1时10min的去除率由100%降低到70%;重碳酸根对UV/ClO2消毒体系的影响较小;与多次投加二氧化氯相比,紫外灯作用下一次性投加二氧化氯的效果较好;降解过程中DS会产生毒性大于母体污染物的中间产物,单独UV辐照和二氧化氯氧化DS溶液过程中溶液的毒性效应一直很强,而经过UV/ClO2处理不仅能够有效的降解DS,同时溶液中非受控副产物的毒性也得到有效控制,达到保证饮用水安全的目的;研究澄清池出水中DS的去除时,降解规律没有发生明显的改变,当DS含量为550μg L-1,pH=6.8,初始ClO2浓度0.4mg L-1时,10min时的去除率能够达到95%。  采用UV/NaClO复合工艺对DS的去除反应进行了研究,并对比考察了单独UV辐照、单独NaClO消毒和UV/NaClO复合工艺的处理效果,探讨了反应过程中OH和O2-等自由基的贡献值,考察了NaClO投加量、pH值、腐殖酸、重碳酸根和投加方式等主要因素对DS去除的影响,评估了反应过程中DS溶液的毒性变化,分析了UV/NaClO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能性,对DS的降解路径进行了合理的推测。  结果表明,UV/NaClO也能够有效降解水体中的DS,反应过程符合拟一级反应动力学特征,单独UV辐照、单独NaClO和UV/NaClO的拟一级速率常数分别为0.0331min-1、0.00075min-1和0.0721min-1;与UV/ClO2体系有所不同,羟基自由基(OH)是UV/NaClO体系降解DS的过程中的主要自由基,O2-的对反应也有促进作用,OH和O2-对DS降解的贡献率分别为44.43%和16.10%;实验范围内NaClO投加量从0mg L-1增加至7mg L-1,拟一级反应速率常数由0.0331min-1增大至0.1248min-1;pH值对UV/NaClO体系有显著影响,随着pH值的升高拟一级反应速率常数逐渐减小,反应过程减缓,pH值由5.0升高到8.0,拟一级速率常数随之由0.0797min-1减小到0.0445min-1;腐殖酸和重碳酸根对DS的去除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当腐殖酸含量达到7mg L-1,重碳酸根浓度达到100mg L-1时DS去除效果分别降低了69%和24%;实验中紫外灯作用下一次性投加NaClO相比多次投加的方式效果更好,且并未观察到大量自由基共存会发生相互淬灭的现象;UV/NaClO消毒体系处理DS溶液过程中急性毒性经历增减波动后最终低于初始溶液的毒性,遗传毒性经历了先增大后减小的过程,最终溶液无明显毒性效应;当温度为23℃,澄清池出水中DS含量为550μg L-1,pH=6.8,初始自由氯浓度7mg L-1时,75min内的去除率也能够达到99%,DS的降解规律和趋势没有发生明显的改变;DS在UV/NaClO体系中的降解过程,主要发生氯代反应、羟基化反应和自由基的间接氧化作用,主要的中间产物有1-(2,6-二氯苯基)-1,3-二氢-2H-吲哚-2-酮,1,3-二氢-2H-吲哚-2-酮,2,4,6-三氯苯酚,2,4,6-三氯苯胺,对氯苯酚,其中2,4,6-三氯苯酚,2,4,6-三氯苯胺,对氯苯酚这三种物质具有较强的毒性,这也导致了DS降解过程中急毒性和遗传毒性出现增强的现象,随着后续的反应,苯环结构被破坏,这些物质被有效降解,溶液的毒性也随之得到有效控制。
其他文献
挥发性有机物(Voli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的排放已被认定是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尽管生物滴滤器(Biotrickling filters,BTF)已被发现且能有效控制VOC的排放,但该项技术在
近些年来,随着传感器、存储器和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等高新电子行业的迅速发展,准同型相界附近的Pb(Mg1/3Nb2/3)O3-PbTiO3(PMN-PT)薄膜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主要是由于其具备了大
用于沼气中CO2吸收的溶剂多为传统的烷醇胺类溶液,这类溶液在使用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富液再生能耗大、设备腐蚀严重且溶液易发泡降解等。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通过对传统烷醇胺进行化学结构调整来合成开发一种高性能的胺溶剂PDEA(丙基二乙醇胺),并对该溶剂的CO2吸收及再生性能进行探究,同时考察溶液的腐蚀性及一些热力学参数。首先,研究采用溴代正丙烷和二乙醇胺作为原料,通过SN2霍夫曼烷基化反应合成丙基二
相变储能材料(PCM)具有存储密度大、相变过程在恒温条件下进行、易于操控等优点,在解决热能供需之间不匹配、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方面有重要作用。固-液相变材料在使用过程中会有
磷酸镁水泥作为一种新型的早强快硬胶凝材料,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主要用作快速修补材料和有害废物的固化,应用范围有待进一步拓展。而多孔材料
镁合金板材由于密度低、力学性能较好而在轻量化薄壁结构件上有很大的应用价值,但常规的镁合金板材晶粒组织较粗大(晶粒度在10μm以上),其成形性能不够理想。细晶镁合金板材具有
全球范围内石油泄漏事故频发,严重影响着环境与人类的身体健康,因此必须及时对泄漏到水中的油污进行处理,防止其对环境和人类带来更大的灾难。选取物理吸附法对水中油污进行治理
宋明理学是中国儒学发展史上继先秦子学、汉唐经学后的又一重要理论范式.相较于汉唐儒学,这一新范式的显著思想标识就是偏重形上之维和内圣之维的开拓,从本体论、心性论和工
自然环境微生物资源丰富,但大部分处于不可培养或难培养状态,采用纯培养方法获得的微生物仅占环境中微生物总数的0.01%-10%。许多细菌在不良环境中进入休眠状态,即活的非可培养
氮化硼纳米片(BNNSs)作为目前最重要的Ⅲ-Ⅴ族二维材料具备有如高强度、高导热、绝缘、抗腐蚀、压电及生物相容性等众多优秀的性质,在高强度功能性复合材料、场发射晶体管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