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大闹天宫》角色表演与造型中的“民族化”构成

被引量 : 32次 | 上传用户:iqw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画《大闹天宫》是在50年代后期中国动画界开始的“民族化”运动中,诞生的第一部长片动画电影(上下两集分别完成于1961年、1964年),是中国动画史上公认的一座高峰。本文从该片角色表演与美术造型切入,从表演的“戏曲化”、动画特性的发挥、造型“图案化”三方面分析其“民族化”的构成。其中“戏曲化”是本文考察“民族化”问题的侧重点。开篇介绍动画《大闹天宫》创作时的特殊时代背景,《大闹天宫》是中国动画史上“戏曲化”程度最高的一部动画长片,它一定程度上可谓与戏曲同呼吸、共命运,当时席卷全国的戏曲现代戏改革对《大闹天宫》的影响(完成后遭遇了雪藏十多年的命运)可以证明这一点。此外,本文通过历史文本比对,也证明了动画《大闹天宫》剧本与五十年代翁偶虹改编的同名京剧存在着明显的借鉴关系,这一点因为创作者并未提及,所以长期被中国动画史研究者忽视。《大闹天宫》之后,戏曲对中国动画发展的影响逐渐式微。在表演的“民族化”考察中,以戏曲“悟空戏”对动画悟空表演的影响为落足点,考察动画《大闹天宫》对成熟戏曲表演经验的吸收。从戏曲注重演员有“绝活”、舞台有“奇观”传统入手,考察《大闹天宫》角色表演上“动画特性”的发挥,通过比较《大闹天宫》与四十年代的《铁扇公主》、八十年代的《金猴降妖》两部西游动画片,寻找出《大闹天宫》创作者在动画特性使用习惯上的特点。此外,还对比了动画《大闹天宫》与同时期的迪斯尼动画《石中剑》(1963年),发现《大闹天宫》与美国动画在动画特性使用习惯上的相似性,在这一点上《大》的“民族化”的突破并没有突出表现。基于此思考流行的“迪斯尼十二条运动规律”中部分条目内容与动画特性的关系,以及在使用时容易产生的局限,探讨在动画特性使用习惯上“民族化”作用的可能性。在角色造型方面,张光宇殚精竭虑地为孙悟空造型三易其稿,而万籁鸣并不满意,最后让当时二十出头的严定宪修改完成。这一波折背后不止简单的导演主观评价问题,而是张光宇习惯的图案平面造型与传统二维动画运动立体造型之间的磨合,以此为引子,本文考察《大闹天宫》造型体现出张光宇设计的特点:将装饰图案设计方法引入动画角色造型设计。张光宇的装饰人物中可以找到中国传统图案设计方法的影响,而引导张光宇入门美术的戏曲脸谱,正是传统意象图案脉络中的一条分支。图案化造型方法与当时西方流行的卡通化造型方法区别很大。细致解析《大闹天宫》这一动画经典中角色表演与造型中的“民族化”构成,对于理性化地重提“民族化”口号、发展新民族风格动画有一定借鉴价值。
其他文献
楼梯的作用一是满足要求,二是能安全疏散.为了达到这两个目的,在设计中必须避免发生以下的设计问题.
以脱镁叶绿酸-a甲酯为起始原料,利用二氢卟吩大环上的富电子区域的化学反应性对其实施结构修饰,通过外接E环α-氢的空气氧化、C(3)-乙烯基的亲电加成、羰基的亲核加成和20-me
本文采用淀粉酶、糖化酶的单酶及其复合酶进行玉米淀粉水解的试验。研究发现,淀粉酶、糖化酶分别在模拟畜禽小肠和胃内pH条件下表现出较好的酶活力;在酶单位添加量相同的条件
Flash具有很多优点,如矢量动画、关键帧技术和流式播放,其优势让动漫得以迅速发展,并进入中国。
昆明某三层钢框架结构,结构总高度18.7m,最大层高3.6m,采用摩擦摆隔震技术。通过试验,获得了隔震支座的竖向刚度。在SAP2000中,通过合理的参数设置,对该结构进行了罕遇地震弹
本论文第一部分:以苯乙烯(St)、含香豆素光敏单体(VM)、丙烯酸(AA)为共聚单体,AIBN为引发自由基共聚,合成了一系列光敏双亲性无规共聚物P(St-co-VM-co-AA),简称PSVA。用FTIR,
本文以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16个大中城市的二手房价格和新房价格为研究对象,以来自我国最大搜索引擎的百度搜索指数为数据基础,使用6种计量模型分别对16个城市的二手房
<正>求生是所有动物的本能,包括人,除了人会克服这种求生的本能。还有一种动物也例外:螳螂。母螳螂在怀孕时,公螳螂会选择"自杀",让母螳螂吃掉自己,补充营养,好繁衍下一代。
《龙船调》是土家族优秀民歌的代表,也是土家民族文化精华在音乐上的集中展现。本文根据实地采风和主要的相关史料,对《龙船调》这首民歌的历史渊源及其发展衍变作一些深入的
目的:研究自制的双氯芬酸二乙胺凝胶贴剂的兔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外贴经皮给药,以德国上市贴剂Flector EP-flaster为参比制剂,用HPLC测定不同时间血药浓度,用3P97药动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