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关于他汀类药物对心脑血管的保护已有大量研究证据,而新近研究提示了此类药物对骨质疏松的效果,但是,临床研究的结果并非一致。目前,尚需大量的研究证据,而国内还没有他汀类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本研究希望了解他汀类药物对中国老年人骨密度、骨代谢生化指标、骨折发生率的影响,为深入研究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纳入自1998年1月起,在老年科就诊,年龄大于60岁的老人,男女不限,共计162人。根据否服用他汀类药物将患者自然分为两个队列。凡因各种原因服用他汀类药物(普伐他汀除外)的患者,作为暴露组(他汀组),共70人;而未服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作为非暴露组(对照组)92人,追踪至2003年8月。观察两组患者腰椎和髋部骨密度T评分、骨代谢生化指标及骨折发生率。对可能影响骨密度的因素,如年龄、体重指数(BMI)、相关危险因素、合并内科疾病等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以排除混杂因素的干扰。
结果:1、服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股骨颈、Ward三角、大转子骨密度的T评分均数比对照组均有明显增高(P<0.05);
2、女性患者两组BMDT评分无明显差异,而男性患者髋部的BMD的T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他汀类药物的使用疗程对BMDT评分有影响,疗程>24月的患者,腰椎和髋部4个部位的BMDT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疗程≤12月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腰椎和髋部的BMDT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
4、暴露组骨碱性磷酸酶(BAL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I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CTX)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5、两组的骨折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6、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是影响BMD的一项重要因素,在排除了年龄干扰后,他汀类药物的使用仍然对BMDT值的改善有影响(P<0.05)。
结论:初步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有有利影响,可以增加骨密度,升高血清BALP水平,其治疗作用可能存在性别差异,对男性患者的效果强于女性。使用他汀类药物,患者血清BALP明显高于对照组。其机理可能是他汀类药物通过刺激骨形成和骨微结构重建而起作用。可以通过下一步的前瞻性研究进行证实。临床启示:他汀类药物促进骨形成和骨微结构重建的作用一旦被证实,可能会成为具有临床应用潜力、尤其是针对具有中高度骨折危险性患者的抗骨质疏松新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