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9年9月,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明确提出:国家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1]。2001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对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再次进行了具体部署。西部大开发总体规划按50年划分为奠定基础、加速发展、和全面推进现代化三个阶段[2]。2006年12月,国务院审议并通过《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截至2008年底,西部地区进出口总额达1068亿美元,是1999年的近8倍,年均增长23.2%;进出口总值占全国比重由1999年的3.8%,上升至2008年的4.2%。10年来,西部地区“引进来”快速增长,实际利用外资金额由1998年的23.51亿美元增至2008年的66.19亿美元,增长181.54%。在大开发战略的第一个10年周期内,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包括广西在内的西部地区进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呈现出区域合作、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3]。2010年,党中央、国务院对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作出了新的部署。同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这是在胜利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10周年,深入推进今后10年西部大开发的关键时期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西部地区加快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4]。2012年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指出,西部地区仍是我国区域发展的“短板”,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和重点。“十二五”时期要坚持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战略优先位置,努力保持经济社会长期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从《若干意见》的出台到《规划》正式颁布,预示着广大西部地区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春天,借助西部大开发的东风,开始驶向跨越发展的又一个黄金10年[5]。2000年,广西被正式纳入西部大开发战略空间,开启了省域经济开放开发的新里程。自2004年起,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广西作为中国和东盟国家经贸“门户”的地位进一步巩固。2008年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明确将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市打造为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2008年5月,广西钦州保税港区获国务院批准设立,成为我国距东盟最近、西部沿海唯一的保税港区。2009年1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广西是我国面向东盟的重要门户和前沿地带,是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大通道,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化与东盟开放合作、维护国家安全和西南边疆稳定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同时,在《意见》中明确提出,将桂林建设成为“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这是我国首个获得国务院确定建设的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也是我国首个以城市为单位建设的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2010年9月,国家发改委又正式批复桂林市为国家首批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2011年10月,国务院批复《南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明确要求把南宁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6]作为西部地区唯一沿边、沿海的少数民族省区,广西既拥有得天独厚的开放优势,同时又面临着产业基础薄弱、产品竞争力不强的开放困局。将政策优势、区位优势与自身的经济实际相结合,制定有效的经济开放战略,提升经济开放水平,无疑是推动广西经济赶超跨越的重要举措。在以开放为主题的新一轮西部开发战略正式启动之际,论文聚焦于经济开放视角,通过构建经济开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对过去十一年经济开放水平进行科学评价,总结经验,寻找差距,提出有参考意义和借鉴价值的政策建议。经济开放的渠道主要集中在外贸和外资两方面。本文在系统梳理贸易、投资及其经济增长效应代表性理论的基础上,立足广西经济开放实际,剖析了经济开放水平(对外开放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据此构建了广西对外开放水平综合评价体系。论文选取了11年来广西经济开放数据,对广西经济开放水平进行了实证检测。与此同时,论文还对广西与西部的其他西南省区(云南、贵州、四川和重庆)经济开放水平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最后提出新一轮西部开发战略机遇期广西经济开放的创新路径是由区内开放逐步走向区际开放,最后达到国际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