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涵秋《广陵潮》中的扬州肖像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1988p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陵潮》是清末民初小说家李涵秋的代表作。它反映了自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这将近七十年的扬州城的社会风貌与众生百态。本文立足于《广陵潮》这一文本,通过作者对扬州近代社会的书写,指出扬州在清末民初是一个没落都市。论文主要分为绪论、正文、结语三部分。绪论部分主要介绍李涵秋与扬州、《广陵潮》与扬州的关系,以及国内学者对文学中的扬州形象的研究状况。正文分为三章。第一章介绍扬州城的历史发展过程,论述扬州城历史地位的下降,一方面,扬州历史地位由清康乾时期的“东南繁华扬州起”到清末的“僻处江北,斗大一城”,主要原因是因为清政府的盐法改革与漕运废弃使扬州赖以生存的盐务与漕运两大经济支柱被摧毁,自然灾害与太平天国等战祸加速了扬州的衰败,是扬州衰败的客观环境因素。另一方面,上海的兴起、镇江成为通商口岸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扬州历史地位的下降。第二章主要是分析《广陵潮》中扬州的城市景象,从园林、教场、寺庙、鸦片馆等角度进行论述,分析传统城市空间的衰落以及新的城市空间入侵对扬州城的影响。一是19世纪扬州湖上园林逐渐衰败,建造的新园林几乎全是作为住宅的园林,在文学作品中描写的扬州园林寥寥无几,且大多为住宅园林,规模比较小;二是承载着扬州百年记忆的教场见证着扬州市民活动的方方面面,记录了扬州城的历史变迁;三是《广陵潮》中扬州寺庙大多破败不堪,人民道德信仰缺失,社会迷信风气仍然严重;四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入侵,鸦片输入造成大量鸦片馆的出现,对扬州城市面貌产生不利影响。第三章着重分析《广陵潮》中的扬州市民构成与市民性格,并简单论述人物命运与扬州衰落的微妙关系。《广陵潮》中人物形象主要分为以小商人为主体的商人阶层、传统儒士与新式青年、以投机取巧者占多数的革命人士、假和尚与假道士、恪守封建礼教的旧式妇女、对婚姻自由断章取义的新式女性、才情缺失与生活浪荡的妓女等,揭示了他们作为扬州市民的劣根性一面,他们的命运与城市的命运紧紧相连,折射出扬州清末民初衰败的命运。最后结语部分得出结论,《广陵潮》描绘了扬州在清末民初作为没落都市的肖像。
其他文献
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苏联空军在朝鲜战争中晓林朝鲜战争,已经过去许多年,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各国档案的解密,人们对这场改变了战后远东国际格局、对中苏、中美、美苏等多个双边
陳允平《西麓繼周集》,是清真詞的和韻集。前人多認為《西麓繼周集》刻意模仿周邦彥詞,有亦步亦趨之弊,故對其詞研究較少,且評價普遍不高。然而《西麓繼周集》並非機械模仿的作品
介绍新型中空玻璃用密封胶条--脱丙酮型室温硫化硅橡胶和聚硫橡胶的研制与应用,讨论和比较了这两种密封胶制造加工工艺以及性能方面的差异,进而对各自的不足提出了改善的方法
个人信息自动化处理技术因能大量存储个人信息、整合诸多个人信息片断以及给第三人获取个人信息创造了便利条件,属于对个人人格和财产具有较高加害危险的领域。传统的隐私保
城市区域可达性评估一直以来是智能交通领域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传统的区域可达性评估模型一般只支持GIS、GPS等单一数据作为可达性的评估依据,无法避免因外界因素的影响对区
南京—金陵,作为六朝古都,在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自然也就吸引了众多的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大量的不朽诗作。据我们的统计,全唐诗中咏金陵的作品约
在西方翻译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中,翻译实证研究不断呈现出新的进展。表现在理论依据上得出了深入的论述,研究方法上采用了更新的实验媒介,研究内容充实多样具体,研究结果进而
目的:观察防风通圣散治疗肥胖儿童高胰岛素血症的疗效。方法:将60名10-14岁伴高胰岛素血症的肥胖儿童分为单纯运动饮食干预组及加用防风通圣散组,疗程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体质指
作为新感觉派的重要作家,穆时英在小说文本中给我们呈现了一种别样而丰富的都市体验。这种都市体验无疑受制于上海半殖民的历史文化语境。穆时英正是在这种半殖民文化语境中,
独家销售协议是最常见的纵向协议类型之一,其反垄断法分析的内容有不同于其他垄断协议类型的特点。这种协议可能产生的主要消极效果是对协议外的销售商有所排斥,或便利销售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