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族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建设研究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pconfi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就非常重视并开始进行政治建设。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制定政治纲领和政治路线,并使全党沿着制定的政治纲领和政治路线前进,教育和引导全党为维护本阶级利益而进行的一系列政治活动。政治建设在党的各项建设中居于首要地位,统领党的其他各项建设。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都毫不动摇地抓住政治建设保证了党的其他各项建设顺利进行。研究全民族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建设有助于理解政治建设何以是党的根本性建设,有利于深入认识全民族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并试图为今天的政治建设提供借鉴。论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跨学科研究法,对全民族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建设进行系统研究。
  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建设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中共的政治建设随着南昌起义萌芽,历经三湾改编,古田会议,遵义会议,瓦窑堡会议渐于成型。到了全民族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对各项工作都有着更为准确的掌控,政治建设在全民族抗战时期也开启了新阶段。全民族抗战时期的政治建设在抗战的大背景下展开,国内的阶级矛盾降为次要矛盾,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共两党的关系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国共两党开启了第二次合作;国共两党合作的同时也伴随着斗争,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力在合作中日益提升。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斗争、政党建设的理论构成政治建设的理论依据,全民族抗战时期的实践需要构成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的实践依据。全民族抗战时期的政治建设根据抗战的变化可分为三期,分别是战略防御阶段的政治建设,战略相持阶段的政治建设,战略反攻阶段的政治建设。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时期的政治建设主要内容为坚定政治信仰,站稳政治立场,坚信中国必然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坚持理论武装,制定新民主主义的政治路线;筑牢政治根基,坚定地依靠人民实现抗战的胜利,实行三三制革命政权,巩固和维护团结;加强政治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加强党的作风和纪律建设,延安整风,严明政治纪律,加强作风建设;提高政治能力,不断学习革命理论与历史遗产,发挥政治引领作用,加强本领建设提高政治能力。全民族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建设始终以抗日为中心,服从和服务于抗战的大局,实现了由工农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换。全民族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建设使中国共产党能在错综复杂的形势中建立、坚持和发展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使中国共产党成为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全民族抗战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重要的时期,研究全民族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建设历史演进与理论发展,既能够深化中国共产党历史研究和抗日战争历史研究,对当前进一步推进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建设也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学位
明代嘉靖年间因天灾人祸和礼制需要,国家启动数次大规模营建工程。经费和物料是营建财政中两大必不可少的部分。营建经费包含前期对施工项目的预期花销估算和实际筹集经费两方面。营建经费预估由皇帝与专业官员总体统筹规划,对将次第开展的施工项目进行全方位花销的估算,是前期关键性的步骤之一。营建经费来源渠道广泛,主要有借支、收取地方库藏和加派三种。以工部内部调用别项银两为开端,走向多渠道多领域筹集银两以济工用之路
学位
会通河位于山东布政司,为元代所开漕渠,其开通使南北大运河正式连接起来,南北漕运从此全由水路。元代主行海运,会通河逐渐废淤。明洪武间黄河泛滥,冲决会通,会通河完全废弃。永乐间,在宋礼主持下重开会通河,修建闸座,会通河重新投入使用。明代会通河自徐州起北至临清,有近九百里,其间闸座星罗棋布,漕船如何高效迅速过闸成为首要难题,从漕船过闸的过程可窥见明代漕运机制具体运行的方式。本文的行文思路是首先介绍明代会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最初状态;毛泽东作为中共领袖、中共形象的代表,其功勋彪炳日月,离开毛泽东谈党的创立将变得毫无意义,因此“一大”代表也就与党的成立不可分离,那些参与“一大”且对共产主义事业始终忠诚的代表自然归入了党的创始人行列。回到历史的本真状态,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历史与现实相统一、历史事实和历史评价相统一的原则出发,党的理论先驱蔡和森、中共旅欧支部领导人周恩来、北京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