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源性有机碳对大型溞生长和繁殖的支持及其机理研究

来源 :暨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hongtao34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玉米秸秆来自于一种典型的陆生植物,可作为陆源性有机碳进入水体生态系统,其主要成分是木质素、纤维素及半纤维素等,脂肪酸尤其是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很低,被认为是浮游动物的低营养价值的食物,不能维持水体浮游动物的生长繁殖。然而外源有机碳进入水体后可以经由细菌、真菌及原生动物的次第降解后,食物质量有所提升,可以进入水体更高营养级。本文针对玉米秸秆腐烂后对大型溞生长和繁殖的影响开展研究,实验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1.通过对玉米秸秆的黑暗腐烂,并将腐烂后的玉米秸秆喂养大型溞,来研究腐烂后的玉米秸秆对大型溞生长和繁殖的影响及其相关机理。实验发现用玉米秸秆直接喂养大型溞时,其生长到第7d时全部死亡,而秸秆腐烂混合液喂养的大型溞,其生长繁殖状况和栅藻喂养的大型溞达到相当水平,其中体长分别达到3.49mm和3.21mm,存活率分别为93.3%和86.7%,繁殖率分别为71.42和72.40,内禀生长率分别为0.213和0.214。即腐烂后的玉米秸秆能支持大型溞的生长和繁殖。  2.本研究同时对玉米秸秆腐烂过程中各种不同微生物数量及脂肪酸和甾醇含量变进行监测,得出玉米秸秆在黑暗条件下腐烂后,其碳源次第转化为细菌碳和原生动物碳。其中秸秆腐烂过程中总脂肪酸含量从15.68μg/L增加到206.878μg/L,多不饱和脂肪酸从0.391μg/L增加到8.351μg/L,甾醇含量从0μg/L增加到7.003μg/L;实验结果中玉米秸秆腐烂到第3d时总脂肪酸含量最高;第5d时多不饱和脂肪酸和甾醇的含量最高,到腐烂9d时,由于资源耗竭,总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及甾醇含量都呈现下降趋势。实验结果显示随着秸秆腐烂时间的增加,水体中有机碳源逐渐耗竭,腐烂液中脂肪酸和甾醇的含量随腐烂天数逐渐降低。该结果表明玉米秸秆腐烂过程中经由微生物转化后,其食物质量得到大大提高。  3.为进一步确定鞭毛虫/纤毛虫对秸秆腐烂液食物质量的提升,及对大型溞生长和繁殖所起作用。本研究分离了不同类型的微生物(细菌、鞭毛虫、纤毛虫),并分析了单一类型微生物的脂肪酸和甾醇含量,分别喂食大型溞。结果表明,原生动物鞭毛虫在秸秆腐烂过程中大量合成多不饱和脂肪酸,在外源有机碳营养价值提升中占据关键地位。同时大型溞喂养实验发现单一类型微生物对大型溞生长和繁殖的支持虽然高于未腐烂的玉米秸秆,但显著小于秸秆腐烂组及栅藻组。推测其可能的原因为:细菌虽然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低,但由于其比表面积高,含有丰富的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及很高的P:C(磷/碳)比,为大型溞生长繁殖中提供其他的元素及生化物质需求。  总而言之,玉米秸秆经过微生物腐烂后,食物质量得到很大提升,能较好的为大型溞提供碳源和能量的补贴;且鞭毛虫在玉米秸秆营养价值的提升中占据关键地位。该研究为陆源性有机碳如何进入淡水生态系统贴补更高营养级提供了证据。
其他文献
该文介绍了目前国内汽油质量的现状且指出了中国催化裂化汽油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汽油中的烯烃含量过高.该文以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石油化工科学院新开发的MGD工艺(多产液化
本文主要研究了水和微乳液介质中贫钙型类羟基磷灰石的制备以及对重金属离子铅、镉和汞的吸附性质。首先从热力学的角度详细地推导了四种化学反应(1)Ca2++2OH-→←Ca(OH)2(s)
会议
会议
本文对多降液管塔板和降液管的水力学性能以及塔板传质性能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首先进行了静态单孔流动试验,并对孔流系数进行了关联,填补了单孔流动基本数据缺乏的空白,为
该论文共合成了44个具有以下通式的α-苯甲酸基β,γ和α,β不饱和羧酸酯,其中39个是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利用红外、核磁、质谱和元素分析等分析手段对其进行了结构鉴定.